唐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京日報》和《瀋陽日報》分別舉辦最受觀眾歡迎的影片、演員評選活動。在兩家報社公佈的五部最受歡迎的影片中,白楊主演的《祝福》和《為了和平》都名列前茅。在評出的五位最受歡迎的演員中,白楊又獨佔鰲頭。因此有人說她是建國以來最早被評出的最佳演員。
30年代《十字街頭》公映後,有人預言她&ldo;將成為中國的新影后&rdo;,她終於以自己的勤奮和創造,使這一預言變成了現實。
當時,《北京日報》編輯部還送給她一幅荷花,是著名國畫家於非盒畫的,上面有郭沫若的親筆題詞:&ldo;出汙泥而不染,亭亭玉立,香色雍榮,為人民帶來祝福,願世界早進大同。&rdo;後邊兩句暗應白楊主演的《祝福》、《為了和平》兩部最佳影片的片名。
《瀋陽日報》編輯部送給她的是一座精美絕倫的用煤晶石雕刻的仙鶴,象徵著她的表演藝術已經達到了超凡脫俗的藝術境界。她還被選為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如今她仍在為我國的電影事業繁榮發達辛勤耕耘
附錄
附錄1上海灘著名編劇導演簡介
鄭正秋:
鄭正秋(1889‐1935),原名芳澤,號伯常,廣東潮州人。幼時舉家遷上海,14歲肄業於上海育才公學。及年長,漸對戲劇藝術入迷。1910年11月開始以&ldo;正秋&rdo;為筆名,以&ldo;麗麗所戲言&rdo;、&ldo;麗麗所伶評&rdo;等為題,在於右任辦的《民立報》上發表戲劇評論,從此開始了與戲劇界的緊密聯絡。
1913年,應張石川之邀,首次涉足影壇,即為新民公司提供了他的第一部電影指令碼《難夫難妻》。此後10年,他一心撲在新劇的創作和演出上,並發下宏願,要振興新劇。但新劇由於其本身難以克服的弱點,走向沒落已是必然,鄭正秋迴天乏力。1922年,明星電影公司的建立,使他終於在影壇一展才華。
1922年‐1935年這13年中,鄭正秋為&ldo;明星&rdo;編導或參與編導了50餘部影片,其中優秀之作,如《孤兒救祖記》、《玉梨魂》、《姊妹花》等。對於鄭正秋來講,是他創作生涯中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說鄭正秋以其作品影響了甚至左右了這個時期中國電影的風格和發展方向並不過份,許多電影公司的創作人員的確是唯其馬首是瞻,他的創作實踐,為最初的中國電影傳統定下了基調。
鄭正秋能有如此作為,靠的是獨具慧眼的題材選擇和獨具匠心的創作方法以及導演手法。鄭正秋的作品從題材上分大致有二:一是為人生而創作,為受壓迫者尤其是封建禮教壓迫下的婦女鳴不平;二是為金錢而創作,為迎合觀眾心理,編寫一些無傷大雅的武俠、傳奇劇本,以取得可觀的票房收入。
縱觀鄭正秋的電影創作歷程,可以看到他始終執著於人生問題,尤其是婦女問題的一條清晰的線索,並由此構成他創作的主流,這在同時代的名編導中是不多見的。
之所以能如此,與他始終堅持電影的教化社會的功能是分不開的。而這一認識,恰恰又基於他戲劇功能的看法,萌芽於他從事戲劇活動年代的種子,在電影創作中開花結果了。
&ldo;明星&rdo;成立之初,鄭正秋就提出了&ldo;長片正劇&rdo;的製片方針。他曾說:&ldo;為弱者嗚不平,這是我從事戲劇的一貫主張……所以我覓取題材,往往從為窮人叫屈的各方面著想。&rdo;
鄭正秋的實踐,是對20年代影戲理論的最好注釋,並使該理論更為流行。進入30年代,鄭正秋積極贊同邀請左翼文藝工作者入&ldo;明星&rdo;,並與他們精誠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