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具體來談項羽一生中的政治活動,項羽一生最主要的歷史活動是:
一、封分十八路諸侯;
二、殺韓王成;
三、殺義帝;
在十八路諸侯的封分中,我們可以看出,項羽的分封的軍事意圖非常濃厚。對於原趙、齊、楚、秦四國的劃分由其如此。對於原趙國,項羽的劃分如下:封原張耳部將申陽為河南王,封趙將司馬昂為殷王,封原趙王趙歇為代王,封趙相張耳為常山王。簡單的說就,項羽分趙的原則是:削弱趙王歇,將其徒為代王;分化張耳、申陽,使二人成為趙歇的遷制力量;同時拉攏司馬昂,使之成為楚國與趙國之間的戰略緩衝地代。
就分裂趙國政治集團的目的而言,項羽的想法是正確的。在秦統一六國的過程中,趙國是三晉中抵抗最頑強的,而且也是秦王贏政繼秦王位時力量最強、版圖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這使得秦末農民起義後,趙國政治集團在當時的中國是一股非常強大的政治力量。直接威脅著項羽的統治地位。對趙國進行分化應該說一高明的舉動。
然後是對齊國的分化。項羽將原齊王田市徒為膠東王,卻封齊將田都為新齊王,同時封自己的部將田安為濟北王 。項羽分齊的原則是:削弱田市,另立田都制橫田市,重用部將田安作為楚齊之間的戰略緩衝地代。由於齊國政治集團力量的強大,也因為齊國直接處於楚國的後背,直面都城彭城,將對日後楚漢戰爭產生較大的影響,如果不很好的處理齊國問題,楚軍必將陷入兩線作戰的泥潭,所以項羽對齊國的分化也是高明的。
然後是秦國。作為失敗一方,且是退出歷史舞臺的舊政權的遺物,項羽採取以秦制秦的方針,將關中一分為三,並且將漢中和巴屬封於劉邦,這裡的用意有兩層。首先,是利用三秦遏制劉邦,這一點在前面已經說明;其次是項羽將自己與劉邦二人分別封於中國的東西兩頭,中間夾著廣大的中原腹地,這是為了給自己增加戰爭準備時間的舉動。而項羽將自己按於東方的意義有兩層,一是自己對秦地的統治難度太大,楚地卻有其政治基礎,另外就是對齊、趙兩大政治集團的遏制。他將齊趙分化只是事情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控制。如果將自己都於關中,拉開了於齊、趙的距離,再行控制就會非常困難,軍事打擊也會增加難度。
然後是楚國。其實楚國才是當時中國最強大的一個政治集團每他對楚國的按排是這樣的:由西到東發別封楚將吳芮為衡山王,封楚柱國共敖為臨江王 ,封英布為九江王,自己為西楚霸王具有東南九郡。這四個人本該組成一個強大的政治聯盟,而事實表明除了英布之外,共敖、吳芮對項羽也算沒有判心。在位置上,我們前面提到項羽將英布作為自己最重要的側翼保證,並給於其最多的信任。但事實上,如果劉邦東進,從漢中到彭城一路之上 ,四楚王都可以先後對劉邦側翼構成威脅,遏制劉邦東進,實現分梯次夾擊。
應該說,項羽對楚、秦、趙、齊四大政治力量的劃分都是相當高明的。此外,對於魏、韓、燕三國,項羽的分封原則如下,魏國力量較弱,只以魏豹領河東地;燕國地處遙遠,一分為二;由於韓國地處中原腹地,且是劉項之間的重要緩衝地帶,所以加強韓國的力量,並且嚴密控制韓國,殺韓王成而改立鄭昌。只所以加強韓國,原因忽然內簡單,替自己看門的衛兵力量不能太弱,要不還看什麼門呢?項羽不但需要韓國成為自己堅實的門戶,同樣需要完全掌控韓國,這才是殺韓的最重要原因。如果僅僅是要削弱韓國的話那根本不需要冒天下之大不違去殺韓成。韓國又要被控制,同時又要被加強,所以對項羽來說,他是絕不能允許一個不可靠的韓王成繼續活下去。
看來,就政治方面來講,項羽對中國整個戰略全域性還算是相當有心的,總體分封原則和戰略步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