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不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把拜訪長者的時間定在了週一的晚上。
第二天班行遠一早就帶著隨行人員飛赴上海。在和有關人員做了短暫交流座談後也沒讓地方有關部門陪著就去事先選定的兩家企業實地調研。
先是去了中芯國際,一家晶片代工企業。中芯國際的裝置還是非常先進的,阿斯麥28nm製程的光刻機,但是良品率不是特別高。裝置是裝置,生產工藝是生產工藝,需要自己摸索。在這方面還是有差距的。
格物致知研究院自研的光刻機也是這個水平,唯一的區別就是因為自己是設計生產光刻機的,對工藝摸得非常透,28nm晶片的良品率極高。如果有需要的話,在不增加成本的情況可以把製程推進到22nm,這已經是當前最先進的製程了。
其實透過特殊的工藝還可以把製程推進到16nm左右,已經遠超過當前先進水平了。代價就是良品率下降導致成本增加。不過國內暫時還沒這方面的需求。至微公司打算率先投產的功率晶片都用不到28nm工藝,使用研究院上一代40nm工藝的光刻機都綽綽有餘了。
當然了,等至微的工廠建好後肯定會同步使用研究院最先進製程的裝置。
研究院正在研發的光刻機起始製程是14nm3d工藝,在特殊工藝下可以推進到7nm。已經完成理論設計,各元件生產測試工作已經開始。沒有什麼竅門兒,就是拿錢砸。每過一段時間柳浥塵和啟清霜批經費的時候看著數字心直顫,當真是花錢如流水。沒有辦法,因為落後只能採取這種方式。再下一代就能按部就班了,這時候基本就能追上阿斯麥了。
在瞭解了中芯國際面臨的難題後,班行遠建議他們到格物致知研究院尋求幫助。“格物致知研究院模擬了你們這款光刻機的生產工藝,可以實現22nm工藝很高的良品率。如果能接受良品率降低的話,使用它們研發的特殊工藝可以把工藝推進到16nm。你們可以找他們幫忙。”
中芯國際的技術負責人聽了直吐血,能做到22nm已經趕上英特爾了,至於16nm,呵呵還沒有一家Fab能實現。他們也知道阿斯麥14nm的光刻機還沒有定型,格物致知研究院的水平有些過於誇張了吧。班行遠離開後這位負責人給格物致知研究去了電話,得到明確的答覆後立刻就購買機票飛赴京城。
隨後又去了聯影,一家研發生產ct、mRI等醫療裝置的企業。ct、mRI的硬體原理是公開的,設計起來也沒什麼難度,最核心的其實是訊號處理和資料演算法,這恰好是研究院的強項。本來研究院的數學實力就強的離譜,加上班行遠提供的那些連宗文遠都搞不清楚原理但是非常好用的數學工具加持,研究院在訊號處理和資料演算法上有著跨越式的領先。
做為分管科技事業的中書省成員,班行遠自然不介意研究院分享一些不是特別核心的技術,推進國內科技事業的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