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不是善舉?”
老和尚說道:“以身佈施,自然是善舉,是為大功德,能行此道,都是真菩薩。”
玄先生說道:“哦?是嗎?那我就問一句了,人死之後,真靈脫離肉身,這個過程可是很痛苦的。如果這個人生前以身佈施了自己的身器,但死後卻要不斷受種種自戮己身的痛苦,若是一旦生出了嗔恨後悔之心,這原本的功德,可都是沒有了。而且自己還墮入惡道,這可是很危險啊。”
老和尚嘆息了一口氣,說道:“玄先生說的是,自古錢財佈施易,以身佈施難。”
玄先生嘿嘿了兩聲,說道:“是夠難的。一個世俗人,一輩子在世間打滾,為吃穿用度,每日勞作,已經夠不容易了,唯獨自己這百十來斤,聽你們這一忽悠,都要舍了出去,這是不是有點太過了?”
老和尚聞言,也不生氣,笑呵呵的說道:“玄先生,世尊如此做,是為利益惠施眾生,眾生一切所求,世尊都可以贈與,此為無上菩提心。眾生無此心,無此證悟,放不下我執,心不可逆,不可以身佈施,也不應以身佈施。”
玄先生淡然道:“你說的是啊。佛陀以身佈施,是他境界到了。尋常人當然做不到。就算做到了,一個不小心,反而生了嗔恨心,這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說回來,佛家傳法於世間,為何要記錄這些佛陀菩薩以身佈施的故事?這不是誤人子弟嗎?”
老和尚說道:“世間不乏大智慧,大願心之人,能聽此善舉,心生感念,願行菩薩行。這便是經傳意義所在,怎麼會是誤人子弟?”
玄先生說道:“這只是個例。我問你,要是一個妄心重的人,一聽以身佈施,能得大福報,大功德,來世如何如何的好。就發心效仿,但死後受不了那種痛苦,心有悔意,卻後悔不得,那怎麼辦?能度一人成菩薩,卻讓十人起嗔恨,你們這麼做不地道啊。”
師子玄在一旁聽兩位“高人”不但手上鬥法,嘴上也都鬥起法來,終於忍不住說道:“玄先生,這位大師,你們說來說去。還不都是一個意思?自解其意,自我超脫罷了。爭辯這麼多,沒意思啊。”
玄先生和老和尚沒想到師子玄突然開口,都楞了一下。
玄先生笑道:“哦?你有什麼高見,說來聽聽?”
老和尚也笑呵呵的說道:“這位小道友,請你說來。”
ps:今天事比較多,更新的完了。。。大家見諒。。。。
第135章信無界限便是迷,以信做心假超脫!
兩位高人都看向自己,師子玄頓時感到了壓力,乾笑一聲,說道:“沒什麼,只是順嘴多言了。【新。】()你們二位都是高人,聽我一個小道人胡說什麼?不說了,不說了。”
玄先生說道:“又不是,不可胡言。只不過是一番探討,說來何妨?快說,快說。”
老和尚也說道:“貧僧也很想聽聽小道友的見解,洗耳恭聽了。”
師子玄想了想,說道:“玄先生,大師,你們剛才是在爭論佛經之中,是否應該將記錄世尊以身佈施之事,對嗎?我覺得這個沒有好爭論的,世尊做的是好事,佛經記錄了也是好事,大師說的不錯。但實際上,人心自有偏差,見經知聞,生出百千萬種不同見解,定會做出南轅北轍之事,世事人心如此。所以,玄先生說的也沒錯。”
玄先生說道:“你這是要當和事老嗎?罷了,就聽一聽你的歪理,說來聽聽。”
師子玄說道:“其實也沒什麼好說的。不過八個字,人心善變,識神常空。”
“人不知修行之前,難降己心,神識不由自主,多被外物所迷。容易被外因引導。這個引導,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壞的。不在自己,而在外緣。比如說一個小孩子,心智尚為成熟之時,家庭環境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