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因老師死因不明,貿然告知,只怕會另生風波,故而暫時隱瞞。”神秀和尚說道。
“哼。我看你是心中有鬼吧!不然你為何匆匆離寺?莫不是你害了老師,故而逃出寺去?”圓真驀地怒目而視,厲聲喝道。
“圓真師兄,我離寺之事,已經交代過圓相師弟。出寺是另有事要辦。並非逃離,圓真師兄是不是誤會了?”
神秀和尚並沒有動怒。心平氣和的說道。
“狡辯!住持身死,你是第一個知曉。卻秘而不宣,不合常理。而且寺中佛寶也已遺失,不是你將之偷走,還有誰人?”
圓真和尚冷笑說道。
“什麼?佛寶遺失?這怎麼可能?”
神秀和尚神情劇變,聲音都有些顫抖。
圓真和尚冷笑連連道:“裝的還挺像的。你匆匆離寺,將佛寶帶走,現在又堂而皇之的回來,裝作無辜。莫不是還想繼承法嚴寺的法統。來日是不是還想把法嚴寺改成弘仁寺?”
圓真和尚話音一落,一旁的眾僧看向神秀的目光,都有些怪異。
師子玄在一旁冷眼旁觀,卻是看明白了今天的事。
這圓真和尚看似借題發揮,但這其中卻是還有因由。
之前他在這法嚴寺中做客。也聽知竹大師說過,這神秀和尚的來歷。
神秀和尚本不是法嚴寺的弟子,而是北邊魏地弘仁寺的弟子。他從小就是個孤兒,被寺中住持養大,收為親傳弟子,在十五歲時,弘仁寺卻突遭大難。讓五百年古寺。毀於一場大火之中。
寺院一毀,其中僧眾死傷無數,弘仁寺一脈的法統也就此滅消。神秀也成了流浪的遊僧。
後來也是因緣巧合,知竹大師在凌陽府中講經說法。恰巧神秀流浪至此,也聽了知竹大師講經。
這一次開壇,知竹大師心血來潮,就講了經秘不傳之法。聽講眾人都聽的直迷糊。茫然不知所云。而神秀卻聽的津津有味,如飲甘霖。不時哈哈大笑。
知竹大師見狀。就請他上前來,問他為何發笑。
神秀說:“得聞佛法歡喜,故而發笑。”
知竹大師聞言,便說道:“我有佛法真妙,要尋一傳人,你可願意?”
神秀心中激動,卻直言道:“我是一個破寺離家的遊僧,早有傳承在身,大師可還願意收我為弟子?”
知竹大師笑道:“都是佛子,何論傳承。你有傳承在身,一樣可修我所傳之法。於我眼中,並無分別。”
神秀當時便拜道:“老師不吝傳法,是我之幸。如何不應?只是我早有法號神秀,這是我唯一的牽掛,不知是否犯了老師的忌諱。若是,弟子只能轉身離開。”
神秀和尚是個不忘本的人。若換個人來,這知竹和尚是高僧大德,要收他做弟子,也就是衣缽傳人,日後自然是住持的接班人。多少人求都求不來。
而神秀卻因為掛念已經焚燬的弘仁寺,不改法號以做紀念。若是其他人看來,這和尚真是死腦筋,就因為一個法號,卻放過一場機緣。
但知竹大師卻說道:“你不忘本,這是很好的。我很開心能有你這個弟子。來日你承我衣缽,也能將法嚴寺發揚光大。”
得了知竹大師的寬宏理解,神秀和尚心中充滿感恩之心,便拜了知竹大師為師。
師徒二人,一個用心教,一個用心學。到了如今,整個凌陽府中,無人不知神秀和尚之名,佛法精深,讓人敬仰。
知竹大師將他點為衣缽傳人,神秀和尚自己也爭氣。若是沒有今天的事,等到知竹大師圓寂的時候,神秀一定會成為法嚴寺的下一任住持。
知竹大師這麼做,眾僧會沒有意見嗎?
當然會有,住持之位,只有一個,怎會沒人覬覦?神秀是法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