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上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月底的時候,專家組來到曲縣。龔師兄電話聯絡李彬的時候,李彬已無暇他顧,施悅的臨產期到了,高齡產婦,又是心裡依託感不強的敏感性格,李彬這時不可能離開她,只能說以後自己再找機會,現在讓其它人先進去再說。
林永和劉顯還是要求加入考察小組,這一次縣裡沒有反對。這次的考察裝置更加齊全,無人機、自動機器人、步話機…所有地底需要的都帶齊了。人員也更加齊整,除了專家組三人外,從古寨請了溶洞探險專業嚮導兩人,又派了一隊三人武警負責安全,七名壯山民負責物資保障,再加林永、劉顯哥兩和縣裡的三人,老趙、老單和環保的張文貴對應著專家組三人,一共二十人組隊進入。
還是走同樣的路線,一行人速度不快,三名專家的年齡在那兒放著,體力明顯差了檔次。到山魍祭拜臺時已經很遲,一行立即休整,準備過夜,睌上輪值有武警負責,補給也充足。林永一覺睡到六點才醒,這時領隊老趙已經安排大家準備行動了,提醒大家注意跟進。馬上就要進入迷宮石道,老趙打頭,老單斷後,林永和劉顯穿插在中間,確保無人走散。這次因為有李彬留下的記號,進行得順利,兩個多小時就走到第十八個小洞口。這次物資保障七人留在外面等,林永、劉顯也沒有進,空洞一個,沒什麼好看的。
等專家探索完山洞出來時,又是兩個小時過去了。繼續往前走,專家時走時停,拍了不少照片,等一行回到祭拜臺時,又是一天結束,洞中無日月,照明是探照燈。老趙沒準備繼續,安排早早就休整。第三天一大早,四點出發。昨晚睡得早,時間整整八個小時,大家體力、精力全恢復過來,連三名專家也腳步輕鬆了許多。這次要探索的是第三個溶洞,隊中也無人進去過,老趙不再領行,換成古寨請的有溶洞探險的兩名專業嚮導打頭,六名專家組成員和武警、林永、劉顯,最後是物資組。
溶洞和石道是完全不一樣的,石道變化少,地質相對穩定,安全性要高得多;而溶洞地質鬆脆,危險無處不在。嚮導很有經驗,小心考察,慢慢往前走,遇到山洞分岔,跟本就不管洞大洞小,都是小的機器先探,大的無人機先進,決不蠻動一步。雖然進度慢,但安全可靠,讓老趙、老單很是慚愧,自己一行人陷入險境是有緣由的,自己這個嚮導的確不專業。
因為速度慢,大家有充足時間欣賞洞中奇景。石鍾、石筍、石柱千奇百怪,千姿百態。倒垂的石鍾最是神奇,有絲蔓如門簾,絲絲縷縷,中間有穿絲的石珠;又有倒垂的寶塔,寶玉般的石碗吸附在山洞璧上;最多的是石鞭,長長短短,指向頭頂,讓人心神不寧。溶洞裡的水蜿蜒而來,迴旋盤轉而去,平靜舒緩。地上的石筍如水上的假山造景,有船託著的五指大山,有一簇簇的巨大如平菇,金針菇也不少,偶有寶塔高立,走近一看又如一層層的水簾洞口。石柱粗壯有如巨龍盤旋,又纖細如柳腰。在探照燈的掃射下,時有云霧仙山閃現,又有巨禽夜叉羅漢猙獰。其中美景,動時讓人心悸,靜時讓人心醉。幾位專家手中的攝像器材隨光擺動,林永、劉顯也拿出手機不停拍照,洞中閃光不停,咔嚓之聲連續響起。嚮導時不時一句“注意腳底““注意頭頂““注意側滑“…,打斷人的沉醉。
隨著時間前行,溶洞逐漸變小,從二三十米高到了五六米,寬也不過三四米,石鍾、石乳少見,只有嶙峋的山石一片片。洞口慢慢又更小了,有的地方需要低頭彎腰,有的地方需要拱腰扶壁,還有的洞口需要側身下蹲,坡度也是起伏不平,時上時下,漸漸耳邊水流衝擊聲傳來,眾人精神大振,快到新的出口了!
一翻過梯田般的岩石斜坡,就看到地下水從斜坡頂部邊緣的左手衝向下面的水道,發出轟轟的響。二三十米的落差,形成一地底小瀑布,右手的山壁彎曲而下,嶙峋的山石一層層往下,似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