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皇帝陛下看了看滿朝諸公,“卿等一肚子詩書,辯才無雙,此刻為什麼說不出什麼呢?”趙桓笑道:“要朕說,道理也簡單,因為他說的不算錯,縱然是歪理,可畢竟也佔著一點道理。”
趙桓緩緩起身,嘆道:“說到底,是我趙家皇帝不爭氣,沒能光復燕雲,一統九州。二百年分隔下來,就算是一家人,也早就沒什麼親情可言。不管是忠心契丹,與故國同生共死,還是另尋新主,擇主而仕,也都是理所當然。”
趙桓衝著吳孝民一笑,“朕不是你的君父,你也不是大宋的臣子,萍水相逢,只能祝願你升官發財,封妻廕子了。”
吳孝民嘴角抽搐,在他的構想中,大宋皇帝不是該氣急敗壞,跳著腳痛罵嗎?又或者卑躬屈膝,祈求議和?
不管怎麼樣,都不該這麼冷靜啊?這不對勁兒!
“外臣多謝官家美意,外臣是奉了太子郎君的命令,想要和大宋議和的。”
“不必了。”趙桓直接道:“朕不想議和!”
“不想?”吳孝民不解道:“官家,我大金雄兵已經渡過黃河,汴梁近在咫尺,破城就在旦夕之間。我家太子郎君有好生之德,所以才派外臣過來,給大宋君臣一條活路。這是我家太子郎君的美意,官家可要仔細權衡啊!”
趙桓搖頭,“的確是美意!十幾萬大軍,深入大宋境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還真是有好生之德!”
趙桓的面色漸漸嚴峻,冰冷如霜。
“你回去告訴你的主子,念在他一番美意之上,日後大宋雄兵出塞,犁廷掃穴的時候,朕也會派遣使者,給他一個投降的機會!”
什麼!
吳孝民簡直懷疑自己的耳朵,沒聽錯吧?
這位皇帝陛下是不是被嚇得糊塗了?
現在是金國大軍南下,直逼京城,不是你大宋出師北伐,難道連強弱之勢都看不明白嗎?
“官家,莫非你一定要生靈塗炭不成?”吳孝民陰森森問道。
趙桓朗聲一笑,根本沒搭理他,而是看著自己的群臣。
“你們剛剛義憤填膺,朕覺得大可不必,捫心自問,一切都是我們咎由自取,國家衰敗,給了敵人可乘之機。憤怒是沒有用的,唯有知恥而後勇,才能洗刷恥辱,有朝一日,光復燕雲,這些三姓家奴,早就下跪在面前,又豈能猖獗若斯!”
趙桓立在龍椅之前,大聲道:“金國強,大宋大,在初期我們損失慘重,土地,城池,接連丟失,幾十萬大軍,灰飛煙滅,金人逼到了眼前,開封危如累卵!”
“這就是眼前的局勢,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大宋還有遼闊的疆域,還有幾千萬百姓,還有充沛的錢糧武器。江南,荊湖,巴蜀……這些糧倉還都安然無恙,我們還有黃河,還有長江天險,還有不甘心做亡國奴的軍民百姓!”
“同樣的,金人也有他們的弱點,金人雖然精悍,但人數有限,不過幾十萬而已,全部塞到開封,還填不滿半個城池。而且最初金人反抗契丹,鬥志昂揚,能吃苦,不怕死,會打仗……但是隨著十幾年的征戰,老一批的金人正在死亡,年輕一代的金人沒有吃過苦,戰力鬥志,都遠不如他們的父輩。而且他們搶佔了燕雲,又圖謀中原富庶之地。一群山野強盜,到了花花世界,宛如野豬進了菜園子。”
“朕敢斷言,此刻的金人,是戰鬥力的巔峰,從此開始,他們就會不斷衰弱,不斷被溫柔鄉腐蝕,失去戰鬥的勇氣。而我們大宋上下,若是能同心同德,痛改前非,知恥後勇,把我們人員物資優勢發揮出來,此消彼長,勝利必然屬於我們!”
“在朕看來,這一場生死之戰,大約要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金人攜著滅遼之威,風捲殘雲,如入無人之境,在這一階段,我大宋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