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部分 (第3/4頁)
使勁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少數部隊留五臺山一帶,開闢晉察冀根據地,主力轉移到汾河流域與晉西南地區;第120師仍留太原附近,並擔負開闢晉西北根據地的任務;總司令部和第129師則挺進晉東南,進行建立太行山根據地的工作。1938年,粉碎日軍九路圍攻後,為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在平原地區發展游擊戰爭的指示,朱德命令第129師主力及第344旅一部迅速從太行山向冀南、豫北平原及鐵路沿線展開,把游擊戰爭和根據地的範圍推向平原地區。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奮戰,在華北平原上終於建立起了一大塊的抗日民主根據地。自1937年8月朱德率八路軍深入華北敵後,到1940年春朱德返回延安,在放手發動群眾、大力發展抗日力量和根據地的方針指導下,八路軍和整個華北地區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八路軍由3萬餘人發展到40萬人;游擊戰爭從山地發展到平原;開闢了晉察冀、冀中、冀南、平西、晉冀豫、冀魯豫、晉西北、晉東南、山東等廣大的抗日根據地。 朱德十分重視進行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既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打退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高潮,但同時,又盡力爭取一切抗戰力量共同抗日,爭取抗戰勝利。1940年初,為了爭取國民黨政府積極抗戰,朱德決定親自前往洛陽同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進行談判。1940年4月下旬,他離開八路軍總部,於5月到達洛陽。在談判中既堅持原則,又做細緻的思想工作,耐心說服對方。經過多次談判,使國共兩方軍隊得以遵循統一戰線原則,維持國共兩方軍隊現狀,也使國民黨軍隊中的一些人在後來為抗戰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1940年5月下旬,朱德從華北前線返回延安,直接參與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領導工作。這時,國民黨消極抗戰積極反共,對陝甘寧邊區和抗日根據地不斷加緊經濟封鎖,不僅停發八路軍的薪餉、彈藥、被裝等物資,還封鎖通商渠道,使陝甘寧邊區的土特產品銷售不出去,所需的物資購運不進來。當時,邊區軍民面臨著物資方面的極大困難。中共中央堅決果斷地採取自力更生的政策,號召邊區軍民自己動手,生產自給。朱德創造性地堅持這一方針,主張大力發展工農業生產,以保證邊區的軍需民用,打破國民黨反動派的封鎖。他深入基層,瞭解實際情況,先後到安塞等地視察工廠,參觀展覽會,出席討論生產問題的專業會議。經過實地考察,朱德提出如下建議:第一,堅持自力更生的方針,積極開發陝甘寧邊區的經濟資源,大力發展工農業生產,努力做到豐衣足食,把落後的邊區變成富裕的邊區。第二,建立公私兼顧,大公家和小公家都能得到發展的新民主主義生產關係。第三,號召邊區工人階級發揚自我犧牲精神,勤勞奮進,鑽研業務,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文化和技術水平,培養出自己的工程師、專家、領導者。第四,財貿工作要做到統一領導,統一購銷,保證軍需民用。在中共中央及毛澤東、朱德等中央同志的倡導下,陝甘寧邊區的軍民掀起熱火朝天的大生產運動。經過軍民共同努力,真正做到了豐衣足食,打破了敵人的經濟封鎖。在倡導大生產運動的時候,朱德及時地提出了著名的“南泥灣政策”。第359旅開進南泥灣屯墾,邊生產邊訓練,既生產部隊急需,又訓練了部隊。 在延安期間,朱德還集中精力總結革命戰爭的經驗。他在《中國共產黨和軍隊》、《中國共產黨與革命戰爭》等文中,全面地闡述建立一支革命軍隊所必需的若干要素:有黨的正確領導;忠實於人民;建立各種優良的制度和官兵一致、軍民一致以及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進行階級的、民族的教育,提高全軍的政治覺悟;有無比的英勇氣概;鍛鍊和儲存一批出色的領導者及大批優秀幹部;黨內進行兩條戰線的鬥爭,反對右傾機會主義和盲動主義、軍事冒險主義;建立和鞏固革命根據地;有國際無產階級的援助和民族解放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