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 (第2/2頁)
終極側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況不明的情況下倉狂出逃。而真正的原因就只能有一個。葉志超已經彈盡糧絕了。
當年徐傑在翻閱史料的時候查到了以下幾組資料,出處是掌管盛軍軍械給養的邱鳳池提供的,當年,駐紮平壤的盛軍一共接受了如下的軍械炮1200發,2磅炮1200發,加特林機關炮50000發,槍彈50萬發。而這鏽存彈藥在經過15日激戰後還剩多少呢?75炮350發,2磅炮300發,子彈10萬發,而加特林機關炮則是0!而15日的戰鬥消耗呢?子彈75萬發,炮彈2800發即使考慮到盛軍出發時5000名步兵,每名步兵攜帶的150子彈,20門火炮每門攜帶50發炮彈。在經過15日激戰後,全軍彈藥只剩子彈50萬發和600發炮彈。也就是說,剩下的物資連一天也不夠用,不撤,怎麼辦??302石,大麥4石,粟米817石,小麥317石,玉米102石。這些東西按一石和50斤來計算。這些糧食大約為20萬斤,而以平壤城有1萬5的清軍來計算,勉強還能支援10天左右,而且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資料是平壤戰役期間繳獲的,在15日夜清軍撤退時,糧食問題會更加糟糕。所以用彈盡糧絕來形容平壤清軍的處境,一點也不過分!
&ldo;北洋陸軍,不,整個清國的陸軍補給實在是太糟糕了。李大人的部隊後勤補給完全依賴駐地進行籌措。在後勤線上沒有設定兵站為前線輸送給養,而且部隊中根本就沒有補給單位編制,這樣一旦打起來,後勤補給將十分的虛弱。&rdo;說到這裡,漢納根不有的搖了搖頭說道。
&ldo;還有更關鍵的問題,第一,如果一個戰場上有多支部隊的話,各支部隊的補給都是獨立的,這就造成了補給體系的混亂。第二,北洋難以徵集足夠多的民間力量去為部隊提供後勤保障。而且缺乏一個統籌機構來協調整個後勤補給。&rdo;徐傑補充道。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