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2/5頁)
樂樂陶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0年戰役前,曾翻閱了隨行的軍官名單,然後說道:“我只有盼望敵人看到這份名單時,也能和我一樣感到戰慄不安。”
南北戰爭時期的名將泰勒(Richard Taylor)提到七日戰役時評議道:“南軍將領對地形根本不熟,在雷契曼城一天的行軍情況就好比在美洲叢林中行軍一樣混亂。”而另一位名將羅伯特?李將軍(Robert E.Lee)也悲痛地抱怨說:“我的命令簡直無法實行。”
二戰期間,一艘醫療船的澳籍指揮官在檢查改裝後的水槽時赫然發現,水箱內部漆的居然是足以讓船上每個人中毒的紅鉛。
上述事例不得不讓自詡為“理性動物”的人們汗顏,人們也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不勝任”現象無所不在!
彼得原理浮出水面
彼得博士在觀察了人們的不勝任行為多年後,漸漸意識到一種規律的存在——在層級組織裡,每個人都會由原本能勝任的職位,晉升到他無法勝任的職位,無論任何階層中的任何人,或遲或早都將有同樣的遭遇。
1960年9月,在一次由美國聯邦出資舉辦的研習會上,彼得博士首次公開發表了他的發現。
當時彼得博士的聽眾是一群負責教育研究計劃的主管,每位參會者都已經完成了圓滿的提議書,每個人也都已獲得提升——晉升為一項或一項以上研究計劃的主管。
這些人當中有些確實具有研究的能力,但是這和他們獲得主管的職位並無關聯。其他更多人並不擅於研究計劃,他們只是拚命地複製一些老掉牙的統計習題。
於是,彼得博士決心向他們引介彼得原理,用來說明他們的困境。
他們聽了之後,敵意、嘲笑兼而有之。
有一名年輕的統計員捧腹大笑,並從椅子上跌下來。他向別人解釋說,他的強烈反應是被彼得博士具有冒犯意味的幽默演說所惹起的。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4彼 得 原 理(2)
而在同一時刻,他卻沒有注意到區域研究主管——他的頂頭上司——的臉一陣紅一陣紫。
當時一位著名的記者胡爾對彼得原理很感興趣,他促使彼得博士把天才思想寫成了書籍。
但《彼得原理》一書的出版卻頗費周折,彼得博士一共收到14位不稱職編輯的退稿信。於是,他決定採用迂迴法——在他的書中稱為“彼得迂迴法”——以促成出版。
他和胡爾先生先後在報紙雜誌上撰文介紹彼得原理,讀者的反響十分強烈,數月之內,彼得博士收到四百多封讀者來信,邀請他演講和約稿的人也蜂擁而至。
在文章引起轟動效應之後,終於有出版商找彼得博士商談出版事宜。
該書於1969年2月出版後,漸漸登上非小說類暢銷書排行榜的第一名,並一直佔據榜首位置,持續時間長達20周。
至今,《彼得原理》已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在世界各地熱銷。
更不可思議的是,該書成為許多大學的必讀課程,併成為許多研討會爭相討論的主題。
此外,該書還促成了幾個嚴肅的研究計劃,調查彼得原理的有效性如何,結果每項研究都證實彼得博士的觀察是準確無誤的。
彼得博士對“彼得原理”的詮釋,成為20世紀最具洞察力的社會、心理領域的創見。
人類的輝煌與無奈
不可否認,人類取得了許多輝煌的成就,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人類也造就了一些可怕的不稱職。
人類大力推行官僚政治,即使是完成一件最簡單的工作,也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人類的社會結構越複雜,人浮於事、混吃混喝者就越多,併成為社會的沉重負擔。
雖然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