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2/4頁)
攝氏0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誅殺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擁立李旦復位。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讓位於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即唐玄宗,又稱唐明皇,同年改元開元。玄宗前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迅速發展,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玄宗晚期驕奢淫逸,任用有“口蜜腹劍”惡名的李林甫為宰相,使得朝政敗壞。此時又出現了宦官干政的局面,宦官高力士的權勢炙手可熱。再者,唐玄宗好大喜功,為此邊境將領經常挑起對異族的戰事,以邀戰功。又因為當時兵制由府兵制改為募兵制,使得節度使與軍鎮上計程車兵結合在一起,就出現了邊將專軍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祿山最著,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軍事空虛之機和史思明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
唐玄宗逃到成都後,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是為唐肅宗,奉玄宗為太上皇。安祿山則自稱大燕皇帝,,經過8年時間這場叛亂才被平定。安史之亂後,唐朝元氣大傷,從此由盛轉衰。此時均田制已經逐步瓦解,土地兼併現象日趨嚴重,租庸調製也無法實行。寶應元年(762年),宦官李輔國殺張皇后,肅宗受驚嚇而死。代宗即位。次年,安史之亂平定,唐朝開始轉為衰落。當時,東有諸多藩鎮割據,北方又有回族不斷勒索,西面有吐蕃侵擾,甚至在廣德元年(763年)吐蕃佔領首都長安有十一天。代宗又迷信佛教,寺院多佔有田地,國家政治經濟進一步惡化。
大曆十四年(779年)代宗駕崩,傳位於唐德宗李適。次年,德宗為了改善財政,聽從楊炎的建議,廢除租庸調製,頒佈“兩稅法”。另外,也試圖削弱藩鎮割據實力,加強中央集權,但由於措施失當,反而引起節度使的反抗。建中四年(783年)發生涇原兵變,德宗倉皇出逃到奉天(今陝西乾縣),後朔方節度使李懷光叛變,再次逃到漢中。於是釋出了《罪己詔》,宣告不再約束節度使,對其姑息遷就。從此,唐朝的中央權力進一步削弱。其在位期間,任用宦官為統帥,並且勒索地方官進奉物資,在長安施行宮市,徵收間架、茶葉等雜稅,民生更加困苦。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德宗駕崩,唐順宗李誦即位,改元永貞。任用王伾、王叔文為翰林學士,在韓泰、韓曄、柳宗元、劉禹錫、陳諫、凌準、程異、韋執宜等人支援下,改革德宗以來的弊政,貶斥貪官,廢除宮市,停止鹽鐵進錢和地方進奉,並試圖收回宦官兵權,史稱“永貞革新”。不久患中風。同年八月,宦官俱文珍等勾結部分官僚和藩鎮,逼其退位,傳位於太子李純(憲宗),貶王伾等人,史稱“永貞內禪”。王叔文、王伾即遭貶逐。王叔文被貶後又被賜死。王伾死於貶所。柳宗元等八人都被貶為“邊州司馬”。史稱“二王八司馬事件”。
憲宗繼位後,開始對割據的藩鎮開展了一系列戰爭,他繼位次年就開始對西川節度副使劉朋開戰獲勝,同年楊惠琳不肯交出他的兵權,憲宗也對他作戰,楊惠琳戰敗被殺。元和二年(807年)*鎮海節度使李錡,元和八年(813年)魏博節度使田興歸伏唐朝,元和十二年(817年)平定淮西吳元濟的叛亂。這些成果被稱為“元和中興”。吳元濟被平定後,全國所有的藩鎮至少名義上全部歸服唐朝。但是因為憲宗的皇位是由宦官逼迫獲得的,故其信用宦官,他的軍隊中有許多將軍是宦官,有些擁有很高的軍權。憲宗末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為首的大臣之間的朋黨之爭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勢。牛黨、李黨相繼執政,史稱“牛李黨爭”。
元和十五年(820年)宦官陳弘正殺害憲宗,穆宗李恆即位。穆宗在位期間荒於朝政,奢侈放縱,措施不當,導致河北三鎮再度背叛。朝廷內宦官權勢日盛,官僚朋黨鬥爭劇烈。使唐憲宗的“中興”局面完全喪失。824年穆宗服長生藥而死,唐敬宗李湛即位後,敬宗只知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