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阿里帕夏和四十大盜(2) (第2/2頁)
何慶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寒冷和瘟疫,再加上缺水斷糧。
士氣低迷的埃及軍隊在一個月後回到了埃及,但是七萬埃及軍隊,此時只剩下不到4萬人。埃軍元氣大傷,無力再戰。
戰敗後的埃及不得不全面接受制裁。奧斯曼蘇丹頒佈敕令,人名阿里為埃及統治者,但是免除了他在埃及政府中的所有職務。同時要求埃及解散軍隊,並且軍隊人數不得超過18萬人,禁止建造戰艦,所有的軍官任命必須得到蘇丹的批准,每年必須向奧斯曼蘇丹納貢8萬袋皮亞斯(40萬英鎊)之前是8000英鎊。
埃及海軍所剩的二十幾艘船被四國同盟瓜分,由於埃及軍艦的水平不高根本達不到英國人的要求,直接被拆除了炮臺當做商船使用。俄國人也對這種劣質的軍艦興致缺缺,轉手賣給了奧斯曼人。
只有奧地利和奧斯曼對於這種白撿的軍艦愛不釋手。卡爾大公的小兒子奧地利海軍司令,甚至還在的裡雅斯特的軍港舉辦了個歡迎儀式,同時給這次所有的戰利品起了名字。
18萬人的袖珍軍隊是不可能,抵抗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的,英法的勢力瘋狂地滲透進埃及。
同時最可怕的是埃及失去了關稅自主權和對外國資本的束縛,以及商品的壟斷權。
阿里這些年窮兵黷武,雖然開辦了大量工廠,但是絕大多數是軍事工業,民用工業只佔一小部分同時水平也不高。
由於軍隊規模被限制,軍事工業失去了向上的動力。同時由於失去了對西方商人的限制的權利和各種商品的壟斷專賣權。
西方商品瘋狂湧入埃及,叩開了埃及的大門。之後英國、奧地利聯合向埃及提出,調整關稅,取消對外國商人和商品的“歧視”。
阿里迫於壓力再次做出讓步,最終埃及的關稅只有25僅為過去的四分之一。
至此埃及的國力被嚴重削弱,從此淪為半殖民地國家。
英法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埃及爭奪戰,而這次收穫最大的居然是奧地利人。他們無意間獲得了一個自己可以,低價購買原料,同時傾銷垃圾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