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柏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周景明心中暢快大笑。
褚相只好出來救場,&ldo;陛下,老臣認為您的抉擇非常英明神武,畢竟舒鴻煊乃我朝以來最年輕的三元及第,不說前古人,約莫後來者還是能說得上的。這等英才,中書舍人一職也是委屈了他,不過他年紀尚輕,老臣認為讓他先跟在您身邊熟悉一下朝政,以後才會更好的為您、為百姓做出一番貢獻。&rdo;
褚相此話一出,眾人才恍然想起舒鴻煊的年紀才十五!
一個年已十五的三元及第!
這個時候再看向舒鴻煊的眼光就不對勁了,實在是太年輕了,想他們當年考舉人的時候,都已經過了十五這個年紀了吧,這個年輕人,已經是三元及第了,更不用說,是在這場極有分量的殿試策問中,毫爭議的讓六位閣臣和皇帝都承認的狀元之才。
承德帝很滿意褚相遞出來的臺階,於是他就愉快的順著臺階下去,還十分鄭重其事,&ldo;褚相所言極是,是朕顧慮不足,那還是改授中書舍人一職吧。&rdo;
&ldo;蔡三得,宣旨吧。&rdo;
章節目錄 第54章 國士報之
站在承德帝身邊的蔡三得躬身應了一聲,拿起一份聖旨,尖著嗓子道奉聖人喻:舒鴻煊少年英才,聰慧敏達,實乃大夏朝不可多得的棟樑,甚得朕心。今賜一甲狀元出身,授中書舍人一職,另賞東珠一匣,首飾一匣,綾羅綢緞十二匹,黃金百兩,允自行處置,欽此。&rdo;
蔡三得唸完聖旨,雙手一合,走到已經跪拜下來的舒鴻煊跟前,好聲好氣的道舒舍人,接旨吧。&rdo;
舒鴻煊雙手接住聖旨,恭敬比的道臣舒鴻煊接旨,叩謝陛下聖恩。&rdo;
原本以為承德帝要打破慣例,授予中書舍人一職已經很出格了,哪他還有賞賜!
說實話,在場諸人已經麻木了。
特別是常年跟在承德帝身邊,他性子的六位閣臣,已經提不起一絲一毫的反對,如果有人敢在承德帝的興頭上,提出反對意見,那麼承德帝一定會加倍的賞賜!
已經呆若木雞的學子們心中只迴蕩著兩種情緒,一種是先前以為舒鴻煊得罪了承德帝,所以特意避開他的人,心中充滿了後悔。
另一種就是慶幸,慶幸先前跟舒鴻煊搭上了話,要不然以後想要再結識對方,已是過了最佳時機,這些人裡面,呂詢和秦初的心情最為繁複,心內五味雜陳,最後通通轉化為喜悅。
作為與舒鴻煊同科的學子,他們天然上就比其他人更有利,官場上,有時候能施以援手的,往往都是這些同科。
舒鴻煊得到承德帝的喜歡,作為已經與他攀上關係的人,只會努力經營這段關係。
與其他人不同,舒鴻煊心中是感動,說老實話,所謂的寒窗苦讀,所謂的科舉出仕,通一句簡單粗暴的話就能明瞭:魚躍龍門只為榮華富貴,只為高官厚祿,只為權勢財富!
為民請命,為國分憂,為君解難,都是屁話!
要是沒有富貴榮華,又怎會有這麼多人撲在這條科舉讀書的道路上?
這世上大義的人不是沒有,只這種人湧現最多的是在國破家亡的時刻,那個時候,人性的光輝點就會散發出璀璨的星光,諸多為民奔走的俠義之士就如奔湧的潮流,奔騰不息。
寧為太平犬,莫作亂離人。
大夏朝正是繁華盛世,朝堂上諸臣謀的,又有哪一個少得了自家的利益?
舒鴻煊原本提前科舉考試,也是為了權勢,權勢才能對付舒修和,然而到了現在,他心中居然有一種&ldo;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rdo;的情緒。
舒鴻煊,承德帝肯定已經查了他的家底,若然不是,賞賜上就不會有東珠、首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