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第1/3頁)
張雄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陳毅託楊立三把繳獲的交直流電兩用的收音機一臺帶去中央送給&ldo;(周)恩來、小超(鄧穎超)&rdo;,並附一信說:&ldo;此美國新出品、許昌戰鬥繳獲品,你們有電燈,利用其開動起來十分好,兩夫婦可以在屋內跳舞。&rdo;也就是在這信內,卻寫著一句耐人尋味的話:&ldo;明日即西去,毫無企圖留部隊之意,並望將來能隨軍入川&rdo;。此信是陳毅5月29日親筆。周恩來閱後,特意親筆批轉毛澤東、劉少奇、朱德、任弼時等書記處成員傳閱。他們都圈閱了,不知是誰還在&ldo;毫無企圖留部隊之意&rdo;這一句的旁邊用毛筆劃粗槓一道以示值得重視。
陳毅抵達中原軍區後,還說:&ldo;東有粟裕指揮,西有劉伯承坐鎮,我閒著無事,就去辦一所大學吧。&rdo;
同樣,中央的組織大調整,粟裕也毫無思想準備。在軍委和毛澤東&ldo;戰役指揮交粟裕負責&rdo;的明確指示下,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恢弘大度,十分支援粟裕的戰役決策和戰役指揮。在戰役發起以後,他常常離開指揮室,說:&ldo;我離開這裡很必要,免得粟司令事事向我報告,延誤時間。&rdo;這一點令粟裕心情舒暢。而且,陳毅在資歷上比張鼎丞更老,此次陳毅調中原,中央明確分工是管後勤,即&ldo;建立中原軍區及中原局的經常工作&rdo;,粟裕認為這不是陳毅的特長。
毛澤東:粟裕可以領元帥銜(7)
因此,粟裕以其一貫的與人為善的謙抑,向毛澤東請求:&ldo;陳毅同志無論如何不能離開華野。&rdo;毛澤東說:&ldo;中央已經決定了,陳毅同志和鄧子恢同志到中原局、中原軍區工作,華野還是你來搞。&rdo;粟裕只好提出了最後的請求:陳毅同志在華野的司令員兼政委職務繼續保留。毛澤東沉思片刻,同意了粟裕的意見。此後粟裕成為華野的代司令員兼代政委。這是歷史上影響到粟裕後來評級、授銜的&ldo;二讓司令&rdo;。讓掉司令員之名,卻勇敢地擔負司令員之責,功名歸於他人,職責留給自己,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值得指出的是,這次謙讓,因無正式司令員的名義,也客觀上導致了粟裕知名度較低,後來戰功還被淡化、轉移以至於磨滅。
1948年10月下旬,在淮海戰役即將打響的時候,為發揮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的整體威力,粟裕向軍委建議,由配合華東野戰軍作戰的陳毅、統一指揮淮海戰役。中央同意後,在此基礎上,又於戰役發起10天後組成了淮海戰役總前委。兩軍聯合作戰,最要緊的是緊密團結與協調統一。由於歷史的原因,解放軍內部是存在大大小小的山頭的。毛澤東說,只有承認山頭,才能消滅山頭。兩軍會合在一起作戰,難免會生出種種問題。&ldo;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長征途中懋功會師的教訓曾令後來的部隊害怕會師。懋功會師,一方面由於張國燾的軍閥主義傾向,向黨伸手要軍權,另一方面也由於會師工作沒做好,沒有注意團結,致使兩軍由歡呼會師很快分道揚鑣,各奔前程。&rdo;很顯然,粟裕是注意到了這些方面的。淮海戰役是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建議並首先發起的,初期參加淮海戰役的部隊,主攻戰場是粟裕率領的華東野戰軍15個縱隊、暫歸粟裕指揮的中原野戰軍第11縱隊共16個縱隊。陳毅、率領的中原野戰軍4個縱隊配合華野作戰。按照慣例,在一次戰役中,幾支部隊聯合作戰,一般是主要方向上的指揮員指揮次要方向上的指揮員,先打響的部隊指揮員指揮後打響的部隊指揮員,兵員多的指揮員指揮兵員少的指揮員。在中央尚未做出由誰統一指揮的決定以前,粟裕主動提出由陳毅、統一指揮的建議,對於順利解決南線決戰的指揮問題做出了重要貢獻,再次表現了他大公無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