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當什麼鹹魚,要有夢想好伐 (第1/2頁)
肥美的韭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許秋下午前往張疆實驗室,繼續進行後處理。
獨自一人做實驗,時間過的飛快。
晚上八點左右,六組產物均完成氯仿索氏提取、析出、過濾、乾燥、稱量、裝瓶等一系列操作。
包括他的p4t系列,四種不同側鏈,分別為具有14、18、22、26個碳原子的樹枝狀烷基,2bo、2hd、2od、2dt。
還有韓嘉瑩在他的建議下,合成的p3t-2hd和p5t-2dt。
產率仍然比較正常,在55-75之間波動。
……
週四、週五。
許秋給韓嘉瑩安排好工作,他則繼續專心寫文章。
連續寫了兩天,到週五下午,文章已經基本完成。
這篇工作,主要是“一種新型聚合物給體材料pbt4t的設計、合成與光電應用”。
後面韓嘉瑩補做了三批器件,效率最終最佳化到了648。
文章檔次,大致是二區末流,估計發個acsai還是可以的,這個期刊在材料領域是一個比較出名的水刊。
大多數的期刊,比如a、nature這些,年收錄文章數量只有1000篇左右。
而acsai的年收錄文章數量有5000篇左右,遠超過正常期刊的刊發文量。
這種期刊定位就是量大,一般都是期刊公司用來回收稿件的,當作者投acs期刊旗下其他高檔次期刊,比如jacs的時候被拒,就有機率被建議轉投到這裡。
類似的,《自然》系列也有一個專門回收稿件的期刊,就是《自然·通訊》,nc,年收錄文章數量同樣超過5000篇。
其收錄的稿件,往往都是衝擊《自然》主刊或者大子刊失敗的稿件。
當然,也有一些檔次介於10-40影響因子的工作,會投到這裡來。
像是許秋第二個工作,當時魏老師就有心投nc的,但最後還是選擇了a。
此外,《自然·通訊》期刊只有電子版本,是開源期刊,也就是它不向讀者收費,只向作者收費,每個人都能在網上無償閱讀、下載nc上的文章。
因此,它的出版費用很貴。
一般非開源的期刊發表一篇文章最多也就上千元的版面費,而發一篇nc,版面費用要上萬元。
但即使這樣,還是無數人對其趨之如騖。
許秋這篇文章的一作肯定是他自己,四作田晴,五作魏老師掛通訊,這些也很好確定。
那麼,問題來了,二作、三作該怎麼排呢?
一方面,學姐在前期實驗中,帶著他做了各項測試。
另一方面,學妹在後期實驗中,幫他做了好幾批器件,還補充了一些實驗表徵。
要論貢獻的話,兩人相當,也很難評個高下出來。
但文章有共同一作,可從來沒聽說過共同二作的。
不論怎麼樣,最終還是得分個先後次序出來。
許秋思索片刻,決定還是把二作給陳婉清。
他主要考慮的是,研究生一篇二區二作,能在評獎學金的時候加一些分數,但是對本科生來說,二區二作的文章,對評獎學金幾乎沒有意義。
魔都綜合大學是十月初開始評獎的,在十月下旬公示評獎結果。
本科生評獎成績佔比高達五成,剩下五成包括班級活動、學生工作等等。
最終,他拿了一個企業冠名獎學金,收穫了五千塊。
主要是因為材物有幾個狠人,瘋狂刷績點,成績接近滿績。
而許秋忙於科研,績點只是維持在35,自然競爭不過他們。
其實,冠名獎和國獎差別也不大,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