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二世而亡 天下第一太子墓 (第3/4頁)
苦竹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過春秋戰國的封建制改革,經過秦漢兩百年的大一統浸潤,此時已經不是周朝的奴隸制社會,而是封建社會,他的改革觸動了官僚豪強的利益,又在民間造成了混亂。當時支援他上位的官吏豪族紛紛倒戈,新朝僅僅存在了15年便被推翻,王莽的頭顱還被人收藏,一直到西晉洛陽武庫失火才消失在大火中。】
王莽雙目充血,咬牙切齒道:“朕的頭顱!”
多大仇多大恨啊,屍體都不放過!
他不知道,不放過他屍體的不是新的統治者,而是長安的普通百姓,他們將其屍身直接分食了。
他不給百姓留活路,就不要怪百姓將他挫骨揚灰!
【由此可見,沒有秦皇漢武的威望與能力,盲目的改變國家執政理念,這是自尋死路。】
【我們對扶蘇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更多的是為秦始皇惋惜,對秦始皇功業二世而亡的遺憾。畢竟,漢承秦制,劉邦建立的西漢,與秦朝的政策一脈相承,漢朝前後延續四百年,滅亡幾百年後還有人以漢為國名,自稱漢室後裔。】
【而秦朝的滅亡卻是如此的悲寂,竟然找不到一個為之殉難的君王與忠臣,看不到一個為之痛哭的“孝子”,也找不到一個為之哼唱輓歌的遺民。】
秦始皇也很憋悶,自己一手建立的大秦,居然就這麼被所有人放棄了。
評論區
“秦朝不是沒有忠臣,他們都被胡亥殺了。”
“秦朝的忠臣,忠於的真的是秦朝這個國家嗎?蒙家兄弟忠於始皇個人,他們自殺是不想辜負先王的知遇之恩。李斯忠於的是自己的利益,為了權勢篡改遺詔。馮去疾、馮劫忠於的也不全是大秦,他們未免受辱而自殺,頗有點宋明文官那種‘無事袖手談心行,臨危一死報君王’的感覺。”
天幕下的無數官吏感覺自己被冒犯到了,他們眼神飄忽,心虛的左顧右盼,天幕怎麼什麼實話都往外說。
朱元璋冷笑一聲,目光掃過群臣,想著拿誰開個刀,給他們緊緊皮子。
洪武朝的朝臣打了個寒顫,陛下的目光太可怕了,要不還是辭職吧,這個破官不當也罷。
【一切有因必有果,這樣的結果,在秦朝崛起的歷程中早已埋下了伏筆。】
【在此之前,從沒有一個國家擁有如此大的國土,如此多的國民,如何治理這樣一個大一統的國家,沒有任何借鑑,始皇帶著他的群臣在一張白紙上描繪出了大一統的美好藍圖,但物理上的統一很容易,思想上的統一卻很難。】
【六國貴族並未從心理上接受秦的統治,他們隨時準備奪取秦的政權,正因為如此,秦末農民大起義,才會被六國貴族利用,變成六國復辟的鬥爭。】
【如韓國的張家五世相韓,韓滅亡後,張良從一個尊貴的世家公子,下一任韓國丞相,變成秦王朝治下的黔首。失去了身份地位財富權勢,對秦王朝懷有刻骨仇恨,他的弟弟死亡都沒有安葬,把全部家財用於刺殺秦王。】
張良面紅耳赤,他無能狂怒道:“良才不是因為權勢地位才要刺秦,憑良的能力,便是入仕秦朝,也能官居高位。”
他的好友好奇道:“那子房要去咸陽嗎?”
張良道:“去就去,秦皇不會因為沒有發生的事殺我的,除非他想要天下有志之士都與大秦朝廷離心。”
好友驚道:“你真要去啊!”
張良冷靜了一些:“天幕提了這麼多次,良還有選擇的餘地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秦皇真想要找人,我等又能躲到哪裡去。若是我躲了,張家其他人又該怎麼辦。”
歷史上,張良博浪沙刺秦後,之所以能夠逃之夭夭,是因為始皇不知道刺殺他的是誰。要不然,張良的家人都在韓地,他又能躲到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