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躁肥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果是這樣的話,把他們這裡的地改成水田,是不是就根本不會有蝗災發生?
胡思亂想的李少才,最後又繞回了起點,沒有水。
不過,想想未來說不定還有機會吃上自己愛吃的米飯,李少才的就又充滿了期待。
第一次編藤筐就成功了的李少才大受鼓舞,在折柳樹條的時候,還順便在附近找了找,試圖在附近找到點青麻。
可惜的是,青麻大概不耐旱,山谷裡泉水附近的青麻一抓一大把,山谷外面則一根都沒有看到。
李少才不知道青麻的學名是什麼,不過聽小名就知道,青麻青麻,這種草是做麻繩和麻衣的主要材料。
苘麻
這還是李少才最近新認識的植物,青麻全身上下都毛茸茸的,葉子有手掌那麼大,現在正是結果的時候,草杆上有一些燈籠形狀的骨朵,裡面是黑褐色的草種。
小孩子們特別喜歡嚼這些青麻種子,跟嗑瓜子一樣可以磕著吃,可能是吃多了對身體不太好,大人們雖然都把青麻子留著,但並不讓孩子們多吃。
把青麻桿上的皮剝下來,村裡的人會用一個木片或者石片在上面刮一下,就那麼輕輕一刮,麻皮就變成了一絲一絲的,把這些一絲一絲的麻皮掛起來晾曬,剩下的桿直接當柴燒。
等麻皮曬乾之後,村裡的人就用這些皮來搓麻繩,現在村裡家家戶戶用的麻繩都是這麼來的。
搓麻繩的時候,一般是用腳踩住繩子的一頭固定,另外一頭用手心慢慢搓,一點一點搓下去就越來越長,根據需要搓成自己想要的長度和粗度,這也是力氣活,不用力的話,麻繩會散。
同樣,李少才的眼睛學會了,還沒有上手試過。
至於這玩意怎麼做成麻衣,那李少才就一竅不通了,他暫時還沒有見村裡人做過。
聽說做麻線是個更精細的活,只有麻線做的好,織出來的麻布才能做的好,眼神不好的還做不了,得是眼神不錯的年輕媳婦和小姑娘來幹。
做的好了就是粗布麻衣的麻,做的不好就是披麻戴孝的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