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四位帝師 (第1/2頁)
漢唐先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宋正式在巴郎蓋島復國。 復國的同時也面臨著一個問題:重複封官。 由於之前被蒙古人追殺,大宋連續失去了三位皇帝,而三位皇帝在即位之初都面臨著上一任皇帝的文武百官被蒙古人俘虜的事情,因此新皇帝無人可用,只能再次封官。 現在的趙昺王朝,丞相是陸秀夫,太尉是張世傑,但是趙昺的哥哥趙昰(shi)的丞相是文天祥,太尉是趙瑞海。這還是一些大官,至於那些小官,重複的更多。 如果當時王華陽他們不去廣州迎回楊太后,不去救出被蒙古俘虜的三千宗室和官員,現在的大宋就不會面臨如此尷尬的局面。 再加上當時為了能夠讓軍民效命,張世傑和陸秀夫也是不吝官職,只要參加大宋抗元,大小都給你封一個一官半職的。 也因此,崖山被困的二十萬軍民,除去隨軍家屬八萬,十二萬將士中有十萬都是官身。 畢竟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候,最不值錢的就是官職了,誰也不知道第二天大宋朝廷還在不在了,能夠跟著朝廷對抗蒙古軍隊,唯一能給將士的就是這官職了。 可能大家都沒有想過張世傑能夠帶領大家崖山突圍,更沒有想過能夠在巴郎蓋島復國。 而現在大宋真的復國成功了,當時許下的官職自然也要兌現的。 張世傑、陸秀夫看著長長的官員名單發了愁,該如何安置這些人,畢竟這些人都是跟著他們浴血奮戰,九死一生的,還有很多人因此失去了生命。 而在麻逸國復國後,王華陽自然是住進了王宮,張世傑、陸秀夫則分到了府邸,進出王宮不像當時進出龍船一樣那樣自由。 王華陽也發現了這個問題,自從楊太后歸來後,朝廷的所有禮制慢慢的得到了恢復,君臣有別,內外有別也慢慢的凸顯出來。 為了能夠時常見到張世傑和陸秀夫,王華陽請楊太后恩准,讓陸秀夫、張世傑、文天祥做自己的老師,即帝師。 三人做了帝師,王華陽就有了充足的時間和絕對的藉口常與三人見面。 為皇帝聘請帝師是一件大事,楊太后沒有第一時間給與王華陽答覆,而是要經過朝會議論後再做決定。 大宋復國後,楊太后發現滿朝文武,手握重權的基本都是張世傑、陸秀夫以及二人的舊部,文天祥所部被蒙古軍隊打散,只有自己的徒弟莊一凡逃了出來,並在此次復國行動中展露頭角,文天祥在朝中基本也沒有勢力,唯一能與張世傑、陸秀夫抗衡的則是國舅爺楊勇,但是楊勇是在兵敗之後才加入的大宋,福州水軍的一萬多人也被張世傑盡數打散編入宋軍。 而張世傑、陸秀夫政見又相同,朝堂之上,基本是張世傑、陸秀夫說了算。 現在皇上才八歲,如果皇上再拜二人為帝師,那麼以後連皇帝也會聽二人的話,如此,大宋天下就會變成張、陸的天下。 發現這些的自然不是楊太后本人,而是楊勇。 古代王朝最害怕的就是皇權旁落,權臣當道。 張世傑、陸秀夫沒有當權臣的野心,但是卻有當權臣的勢力,這就是二人的錯。 而現在莊一凡、文天祥實力弱小,但是他們是擁護皇帝的,而楊勇是楊太后的弟弟,楊太后在朝中無人抗元依靠,楊勇就成為他最信任的人。 例行朝會上,王華陽和陸秀夫商議後,在陸秀夫的授意下,一位文官站出來說道:“啟稟皇上、太后,如今我大宋已經復國,國家所有事務自當遵循祖制,皇帝年幼,自登基以來,顛沛流離,不能接受完整的教育,今天下安定,應該給皇上延請名師,教授儒家經典、帝王之道,如此,免於皇上沉迷酒色、誤入歧途,皇上親政後,可確保帶領臣民光復中原。” 楊太后說道:“愛卿所言極是,皇帝年幼,自當教習文化,熟知兵法,不知愛卿有沒有合適的人選?” 文官說道:“陸秀夫大人、文天祥大人,張世傑大人均乃當世經天緯地之才,又有崖山突圍、巴郎蓋復國奇功,臣推薦三位大人做帝師。” 陸秀夫、張世傑所部官員紛紛附議。 楊太后說道:“既然眾位愛卿都支援三位大人為帝師,哀家自然也是支援的,但是現在剛剛復國,三位大人國事繁重,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