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第1/2頁)
老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曹文詔軍紀不嚴,讓他治下的百姓無故殘死,他不上書彈劾麼&rdo;
李過苦笑:&ldo;大人,總兵位及二品大員,一個小小的縣令怎敢彈劾,若不是大人官位也在他之上,恐怕他連文也不會往上呈送。&rdo;
李鴻基啞然,自己急糊塗了,那知縣恐怕是避之不及,那敢自找麻煩:&ldo;既然如此,那我行文給王總兵,讓他和我聯名彈劾曹文詔。&rdo;
末幾日,就收到總兵王承恩的迴文,王承恩對李自成還是很重的,信中大道:&l;陝西賊情如灸,正要借重總兵曹文詔之處,勸李鴻基暫且忍耐,即使彈劾,朝庭也不會理會,不如由他與曹文詔協商,交出那幾名害死李自成老父,並火燒他家的罪魁禍首由李自成處理,信中還諄諄告誡李自成,讓他節哀,表示對他的看重,朝庭還需他繼續效力云云。&rdo;
對他父樣親身死需要守制,丁憂三年的事一個字也沒提,暗示可以繼續帶兵。
李鴻基見如此,也迴文同意,如果能如此,算是為父親報了仇,自己也不必辭官,在父親靈前李鴻基已經想明白,朝庭已經是腐朽不堪了,對父親的死負有不可推御的責任。
這樣的朝庭不打倒他,只有更多的百姓受苦,但打倒他最好的辦法卻不是依靠農民起義,這樣估然會推翻大明搖搖欲墜的統治,但國家的元氣也會大傷,只會便宜北方虎視眈眈的滿清。
若真如此,漢人的衣冠將會斷絕,接受那屈辱的二百多年異簇統治,漢人從全球最先進的文明到落後西方列強數百年的結局也不可避免。
這種落後以後再想追回可能難了,到了二十一世紀,中國只能淪為全世界的打工崽,許多人還沾沾自喜,美其名曰成為世界工廠,白人還高高在上,享受著高人一等的地位。
這絕不是他所想要的,為了不傷太多國家的元氣,最好莫過於加入朝庭,成為其中了一員,等權力逐漸大了時再發力,一舉推翻明王朝,這樣會少死很多人,國家的元氣也能多保留幾分。
李鴻基一邊耐心的等待王承恩的回信,一邊給父親辦喪事,因要給公公送終,邢秀娘和田玉珠也趕了過來,三人還是初次見面,自然免不了相互評價,本來邢秀娘對李鴻基這麼快又娶妾很惱火,但看到了田玉珠後發現恐怕沒有男人會拒絕迎取一個如此美麗的女子,對自已的地位倒擔起心來。
但因處於喪事期間,三人倒是不好表現敵意或者爭寵,一個個都安心為公公守起孝來,暫時也沒讓李鴻基操心。
李守忠的喪事辦得很大,參與送葬的數千人,李鴻基倒不是要透過大辦喪事來顯示自己的孝心,父親已離開,喪事再大又能怎樣。
但一來,李氏宗簇人口眾多,李守忠已有七十多歲已是罕見的高壽,在簇中輩分很大,全簇的人都必須送葬,二來,李鴻基已是將軍,當地官府和鄉紳都要來人,三是許多部下都趕了過來,商洛山中的眾人因怕暴露,來人不敢太多,否則規模會更大。
李鴻基辦完了父親的喪事後,便全心關心起兇手來,儘管心裡有準備沒有這麼容易查到,但李鴻基接到王承恩的來信還是一腔怒火。
王承恩來信表示:&ldo;曹文詔根本不誠認他的部隊有進入百姓家拿東西之事,還說當天有人襲擊他的大軍,官兵才放火燒了他家的房子,後來才知道是李鴻基的家人,可能是有所誤會,本來該稽拿這撓亂官軍行軍的幾人歸案,念同是朝庭命官他就不追究云云。最後王承恩要求李自成已大事為主,此事只能到此為止,他也愛莫能助,如果李自成不依不僥下去,吃虧的只能是自己。&rdo;
曹文詔根本就沒把一個小小的都司放在心上,本來都不想理他,看在王承恩的面子上才回了一封信,在曹文詔看來,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