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風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她那垂頭彎腰的情態都是裝出來做樣子的,緩慢柔和的語調流露的儘是諷刺,句句直戳柳邦彥心窩。
第一層意思是,梁懷夢討年輕小妾,結果不幸戴了綠帽子。若柳邦彥真把她許配給喬啟光,她這個紅顏也絕不甘心侍奉枯骨,必然要給丈夫頭上刷點綠漆。
第二層意思更狠,直說柳邦彥是世人眼中的笑話,等於揭了他心頭最大的瘡疤。
事情還得從宋妙仙的父親宋強說起。
柳邦彥早年與宋強在江西官場共事時結為知交,後來宋強上京就職,他也升任揚州通判。
在一次追繳私鹽案件中他發現私鹽販子與當地的鎮守太監有勾結,本著秉公執法的原則將案情如實上奏,為此得罪了宦官集團的大頭目唐振奇。不久就被唐振奇授意構陷,以貪墨公帑的罪名逮捕入京,投入昭獄,審決後被判處大辟,眼看死到臨頭。
朝中無人敢救,獨宋強為其據理力爭,更冒著犯上的風險在朝會時向慶德帝當面辯冤,多次以頭觸地,直至聲淚俱下,血染丹犀。
慶德帝為之動容,下令三法司重審。宋強多方奔走,出錢出力蒐集證據,最終為柳邦彥平冤翻案,使他得脫囹圄官復原職。
這樁救命大恩論理說值得柳邦彥感戴一輩子,他本人也一向對外宣稱宋強是他的再生父母。
後來宋強受唐振奇章昊霖等人誣陷,捲入安西王謀逆案,也被打入昭獄,危在旦夕。
人們以為這下該輪到柳邦彥報恩了,誰知他竟和旁觀者一樣噤若寒蟬,對此案隻字不提。宋家人和正義之士前去聯絡求援,也都被他拒之門外。
當外界為柳邦彥的冷血無情不齒時,他進一步做出令人髮指的舉動——接受唐振奇委派,擔任宋強行刑時的監斬官,在法場上下令將昔日的恩人凌遲處死。
眾怒滔滔,人神共憤,從那天起柳邦彥就被釘在了恥辱柱上,淪為世人鞭撻的笑柄。也是從那天起柳竹秋失去了對他的全部敬愛,每當看到懸掛在父親書房牆壁上的「忠義」大字匾,她都覺得過去柳邦彥對她和哥哥們耳提面命地教誨皆是詐騙。
自那以後,一道厚重陰冷的牆壁離間了原本親熱的父女,他們不再談天說地,不再交流心聲,一個色厲內荏維持父權,一個虛與委蛇敷衍親情。柳竹秋用離經叛道的言行來報復父親的不義之舉,柳邦彥的容忍也都出於愧疚自責。
他有三個兒子,最看重的卻是這個小女兒。排除對其生母趙氏的感情,還因為柳竹秋本就是子女中最聰慧能幹,最能替他分憂解勞的。
當年適逢慶德帝四十壽誕,百官紛紛呈上慶賀稱功的摺子。時任桂林知府的柳邦彥也附和上司同僚的口風寫奏摺,吹捧慶德帝的統治是「中興再造」。
柳竹秋在他書房玩耍時看到他擬就的草稿,鄭重勸止道:「當今聖上至孝無比,甚至赦免了先帝時代的許多罪臣。老爺在奏摺上寫『中興再造』四字,不啻為批評先帝荒廢國政,曾置國家於危難垂亡之中,聖上看了必要怪罪。」
柳邦彥細一琢磨,頓覺此話鞭闢入裡,不由得驚出一身冷汗,趕忙修改草稿,將「中興再造」之言盡行抹去。
之後果有不少官員因表奏中涉及這類說辭遭受重譴,柳邦彥的上司同僚都獲罪遭貶,獨他無恙,事後還得以升遷,不能不說是託柳竹秋之福,而這一年她年僅十二歲。
發現女兒見地過人,柳邦彥便有意培養她這方面的才能,遇到疑難雜事都會讓她發表看法。後來到了京城,一次太后思念小兒子長興王,請求慶德帝召他入朝團聚。
親王來朝本非常例,長興王的封地遠在湖廣,往來一次勞師動眾,少說破費數十萬兩銀子,加上屬官太監們沿途搜刮,地方官吏討好奉承,定會使百姓破家逃亡,民生凋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