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杏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溶液冒大氣泡了加入適量的鹽,轉冒小氣泡時加入碎桂花,轉小火熬為糖漿即裝罐。
想著那鹹酸可口的話梅,她有了主意。把新鮮桂花擇洗乾淨,話梅肉撕成絲,再用煮過曬乾的罐子,一層話梅肉,一層桂花,順次碼好,裝了八分滿,倒入蜂蜜封口;用蠟密封了,用布封了,再蓋蓋子,還拿水再次封壇。
月末一個月左右過去,開壇撲鼻的清香,她取了一塊兒泡水喝,嘖,可美了!還專門兒揉麵蒸了饅頭,塗著醬吃,真還可以吃兩個大饅頭!
大概是好事成雙吧,這頭她吃的開心,好心情地把紡車也做了出來!!!
她在繡院最東北的角落有一間小工坊,這間工坊極高敞。裡面凌亂地堆滿了各樣器具工件、銅鐵竹木、盆罐棰碾……亂糟糟擠得人行步都難。後牆開了個寬口,外頭河裡架著一座高大水車,大轉輪隨流水不斷轉動。水車下用木樁架起幾隻木齒輪,或平或立,大小不一。齒輪相互咬合著,隨著水車大輪一起軋軋轉動,接續延伸進工坊。最後那盤齒輪軸上套著一組粗木鏈杆,隨著木輪不斷起伏引動。鏈杆前並排擺著風箱、舂碓、鋸架等器械,若要用哪樣,便用鏈杆套接,可借水力拖拉風箱、舂杵物料、割鋸木料。造了一架織機,也是用這水車帶動,一個人操縱,抵得上十數個織婦。
杜沅這水利織布車可是狠狠出了迴風頭,畢竟這大傢伙,體型擺在這兒。繡院來來回回都是些姑娘家,這工坊裡頭就她一個,恁多雙眼睛瞧見她日日往這裡跑,披星戴月的忙活
一雙細嫩的手生生磨出層層繭子,鄭氏給她買了不少手油,要她淨手後用
杜沅也不推脫,大方站那兒,聽著伯父一家子的交口稱讚
她擔得起,這兩年,她翻了多少書,打問過多少竹木務的老師傅,一點點學,手上磨了多少學泡子,還是藉著後世的掛,自帶buff,才做出來這樣架水利織布車
親兄弟明算帳。這是杜沅的原則。這織布機她不賣,只以招商的名義和大伯一家合作,她提供技術支援,不參與店鋪營運,佔股30,每年分紅算一次賬本。盈利全投進繡院。
繡院的營運開設標準機制,她也寫了企劃。一併給了大伯。
伯孃倒是有些不高興,自家每年要生生拿出百分之三十的利潤,那不是在割她的肉嘛?
只是,她也清楚,這技術在杜沅手裡,大把的人拿著銀錢要和她合作哩。自家還是借了親戚這層關係得了個先
也不敢作,二話沒說應了
杜沅之所以這樣,也是不放心大伯一家。伯孃目光短淺,又戀棧錢權。這繡院留在他們手裡,怕是要折。這繡院往後的名聲,是把雙刃劍,她怕大伯家給這名聲裹挾,踏入很多身不由己的困境,伯父夫妻不是心志堅定之人,經不起考驗
所以,不弱藉此機會。把繡院獨立出來。自己只要埋好身份,料想,也沒人扒得到是她。
繡院,做得好了,能給這個朝代的女孩兒更多
更多體面,更多自信,更多寄託和知識!這是她辦院的初衷也是夙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