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開個繡院? (第2/3頁)
小杏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姑杜戌娘也已到了會兒了,幾人在屋內洗洗商討了這開課細則,講了所授針法,直講到李氏來敲門喊用飯,才停下
兩日後,杜家織染貼出告示,要開絲織班,專收小娘子,教習刺繡技藝,不收學資,只學成後,得進杜家秀坊做三年繡娘。期間不得另投他坊。
一時間,鎮上都轟動了
幾日功夫下來,報名來的竟有百十人,不得已,杜家趕緊截停來報名。
就算如此,這杜家準備的齋房也是不夠放下這些人的,幾家人在鎮上到處尋摸,才租下了臨河的一排房屋,聯合來幾家人齊齊動手,收整了兩三日,才拾掇成了個繡院模樣
掛上「繡苑」的招牌,定了日子,齊備了用具,安排了廚娘,一應俱全了,月下22才正式開課
因著這批人多,就分了兩個班,鄭氏和戌娘兩人各自教授,錦娘秀娘姐妹則充當了輔導員的角色,幫著答疑解難,手把手傳授技藝
繡苑這頭開得風生水起,那面的書院,杜辰也和侯大商定了手藝課,書院裡每日下午,都能聽見刀劈竹筒,輕修竹篾的聲響
到底七夕節上甘蔗節的熱鬧是打出去了,月底,縣衙主簿領著縣學的張夫子,一齊登了杜家的門,頗恭敬地討教,這治學事。
坐了一下午,心滿意足地帶著珠算和口訣回了
杜沅是無心刺繡的,她坐不住,也可能是前世去醫院次數太多,對尖銳的物品,尤其針頭,真沒啥好感。繡院正常開課後,她就溜了
她倒是對竹編興致頗大,可架不住,她才拿起刀划著竹篾,秦夫子就喊她去商討醫術啊!
單反她要是真會,真學醫的,那咱坐下聊個三天三夜,好好兒探討下學術,交流下研究成果,都沒問題啊!
問題就出在,她是真沒學過啊!有賴於現代網路的高速發達,知識井噴,她也關注過不少醫藥相關的專業博,瀏覽過不少專業貼,順帶手地記下了點
這不,都用在這兒凹人設了,唉,
她這半吊子存活差不多給秦老爺子都掏乾淨了,再聊,那必須露餡兒啊
所以也只能溜了,每天下午都往山頭上跑,她琢磨了下,下月後半旬得收水稻了,這半月,嫁接果樹吧,雖然春季最佳,但,也等不及了,先試試吧
繪了圖紙給方叔,沒兩日就拿到了定製刀具,在紙上覆原了以前村兒裡師傅的嫁接手法,又在腦子裡過了好幾遍
她才開始正經嫁接這滿山的桃李
瞧著閒置的倉庫那邊兒,這麼寬的地兒,她動了養蚯蚓的念頭
蚯蚓可是好東西,生長快,能肥土,能做飼料養魚養雞鴨,雞鴨聖誕節,再研究下雞蛋的孵化,這,完美的產業閉環呀
就在杜沅沉迷養殖業,嫁接果樹的時候,紫芝姐弟已產出來厚厚一冊繪本
紫芝把本子遞給她看,嘖,果然,藝術是需要天分的!
活了那麼些年,比不上人苦練半年,嘖,人比人,氣死人
杜沅心裡雖然吐槽,也還是建議他們想寫短句,喊杜衡寫上
才把這大冊繪本交給方叔,讓他去印刷,圖冊裡也有許家太和樓的盛景,一旦上架出售,相比,對太餓嘍發展成連鎖酒樓,是助益頗大呀
雖然繪本難印,方叔也應了
對哦!現在是1043年,活字印刷啊啊!畢老爺子就這幾年,得去見他爹了吧,想到歷史上,畢家後人藏起這門兒手藝,活生生讓這印刷術蒙塵多年,杜沅就氣悶
扯了個彎子,說聽過路的商客說,杭州有個畢姓刻工,印刷技藝超前,有門絕技,可解這繪本難印的難。若得了這法子,對書局來說,對天下讀書人來說,都是天大的助益!
方掌櫃對杜沅,也是深信不疑。數次聽杜沅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