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第2/3頁)
心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獸成群,害蟲遍野。上天不保佑殷朝,才使我們取得了今天的成功。上天建立的殷朝,曾經任用有名之士三百六十人,雖然說不上政績顯著,但也不至於滅亡,才使殷朝維持至今。我還不能使上天賜給周朝的國運永葆不變,哪裡顧得上睡覺呢?&rdo;
武王又說:&ldo;我要確保周朝的國運不變,要靠近天帝的居室,要找出所有的惡人,懲罰他們,像對待殷王一樣。我要日夜勤勉努力,確保我國的安定,我要辦好各種事情,直到功德在四方放光。我南望三塗,北望嶽北,觀察黃河,仔細察看了洛水、伊水地區,覺得這裡離天帝的居室不遠,是建都的好地方。&rdo;
後來,武王在洛邑進行了測量,準備在此修建周都。武王還命令全國修養生息,把馬放養在華山南面,把牛放養在桃林區域;讓軍隊把武器放倒,進行整頓然後解散:以此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
又過了一段時間,武王生了病。周公齋戒沐浴,禱告上天,為武王消災除邪,並表示願意用自己的身體去代替武王,武王的病這才漸漸好了。武王時期,周朝頗有新興之氣。武王去世後,年幼的太子誦繼承了王位,這就是成王。
周公攝政
周公,姓姬名旦,亦稱叔旦。是西伯侯姬昌的第四個兒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弟。武王死後,成王因為年幼,所以由他攝政七年。攝政期間,他出師東徵,平定了管蔡和武庚的叛亂;並進一步分封諸侯,營建東都,制禮作樂。成王長大後,他還政於成王。
周公的德行
周公姬旦從小就孝敬父母,誠實忠厚,而且多才多藝,聰明伶俐,深得文王的喜愛。姬昌在世的時候,姬旦和他的哥哥姬發(武王)常在他的左右,幫助處理政務。
周武王繼位後,姬旦成為武王的助手。這時候,姬旦的地位和老臣姜太公相當,都是武王左右最得力的大臣,共同籌劃滅商大計,完成父親姬昌未完成的大業。
兩年後,姬旦和武王,聯合各國諸侯在盟津訂立盟約,檢閱軍隊。盟津會盟後的第二年,武王在姬旦等人的輔佐下,統率軍隊渡過盟津,並在牧野集眾誓師,誓詞就是《尚書》中的《牧誓》。《牧誓》為姬旦所作。
商朝滅亡後,周朝建立。滅商後,在如何處置殷人的問題上,武王徵求大臣的意見。姜尚表示,這些人應該統統殺掉,不留後患。周武王不同意,又找來大臣召公商量。召公說:&ldo;有罪的殺,沒罪的留下。&rdo;武王覺得有罪的人,不分輕重一律殺掉也不行。於是,武王又找來姬旦。姬旦的意見是:讓殷人在他們原來的住處安居,耕種原來的土地。爭取殷人當中有影響有仁德的人。姬旦這種給降者以生路,就地安置,分化瓦解的政策,武王深為讚許,並進而採納。這贏得了殷人的擁護。
滅商歸來,在鎬京(今陝西省長安縣)武王同姬旦談起在洛水和伊水之間的平原地帶建立新都,以便控制東方之事。由於日夜操勞,武王身染重病。姬旦焦慮萬分,虔誠的向先祖太王、季王、文王祈禱。他說:&ldo;你們的元孫得了危暴重病,如果你們欠了上天一個孩子,那就讓我去代替他。我有仁德,又多才多藝。你們的元孫不如我多才多藝,不能侍奉鬼神。&rdo; 武王的病這才漸漸好了。但過了不久,武王還是病故了。武王臨終前願意把王位傳給有德有才的姬旦,並且說這事不須占卜,可以當面決定。姬旦涕泣不止,不肯接受。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