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第2/3頁)
心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天帝鬼神傷害人民的性命。&rdo;禱告完畢,商湯便坐到柴上去。左右正要點火,突然烏雲四合,大風乍起,人們盼眼欲穿的大雨驟然而至。這就是歷史上的&ldo;湯禱桑林&rdo;。人們都認為正是湯的為民犧牲的精神感動了天帝,才使得天降甘霖,旱情解除。
商湯臨政之後,還修改了曆法,把夏曆的寅月為歲首改為丑月為歲首,又改變了器物服飾的顏色,崇尚白色,在白天舉行朝會。
殷商的發展
太甲思過 重施德政
商湯去世之後,因為太子太丁未能即位而早亡,就立太丁弟外丙為帝,這就是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去世,立外丙的弟弟中壬為帝,這就是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去世,伊尹就擁立太丁之子太甲為帝。太甲,是成湯的嫡長孫,就是太甲帝。
太甲帝臨政三年之後,昏亂暴虐,違背了湯王的法度,敗壞了德業。因此,伊尹把他流放到湯的葬地桐宮。此後的三年,伊尹代行政務,主持國事,朝會諸侯。
太甲在桐宮住了三年,悔過自責,重新向善,於是伊尹又迎他回到朝廷,把政權交還給他。從此以後,太甲帝修養德行,諸侯都來歸服,百姓也因此得以安寧。伊尹對太甲帝很讚賞,就作了《太甲訓》三篇,讚揚帝太甲,稱他為太宗。
太宗去世後,兒子沃丁即位。沃丁臨政的時候,伊尹去逝了。又經過三世,到雍已帝時,國勢已經衰弱,有的諸侯也不來朝見了。
太戊從諫修德
雍已去世,他的弟弟太戊即位。這就是太戊帝。太戊任用伊陟為相。當時國都亳出現了桑樹和楮樹合生在朝堂上的怪異現象,一夜之間就長得有兩手合圍那麼粗。太戊帝很害怕,就去向伊陟詢問。伊陟對太戊帝說:&ldo;我曾經聽說,妖異不能戰勝有德行的人,會不會是您的政治有什麼失誤啊?希望您進一步修養德行。&rdo;太戊聽從了伊陟的規諫,那怪樹就枯死而消失了。伊陟把這些話告訴了巫咸。巫咸寫下了《鹹艾》、《太戊》,頌揚了太戊帝的從諫修德。就這樣,殷商的國勢再度興盛,諸侯又來歸服。因此,稱太戊帝為中宗。
中宗去世,經過中丁、外壬到河亶(dan,旦)甲即位,殷朝國勢再度衰弱。
河亶甲去世,他的兒子祖乙即位。祖乙帝即位後,修德於天下,殷又興盛起來。
祖乙去世,他的兒子祖辛帝即位。又經過三代到陽甲帝在位的時候,殷的國勢又衰弱了。
自中丁帝以來,廢除嫡長子繼位制而擁立諸弟兄及諸弟兄的兒子,這些人有時為取得王位而互相爭鬥,造成了連續九代的混亂,因此,諸侯沒有人再來朝見。
盤庚遷都 遵循德政
陽甲帝去世後,他的弟弟盤庚繼位。盤庚即位時,殷朝已在黃河以北的奄地定都。盤庚渡過黃河,在黃河以南的亳定都,又回到了成湯的故居。
商朝歷史上,為擺脫政治動亂和災害困擾,商王多次遷都:仲丁自亳遷於囂(今河南滎陽);河甲自囂遷相(今河南內黃);祖乙居庇(今山東定陶);南庚自庇遷奄 (今山東曲阜);盤庚自奄遷殷(今河南安陽市)和後來的武乙自亳遷到了河北。在這第五次遷移時,商朝的民眾一個個怨聲載道,不願再受遷移之苦。盤庚見此情況,就告諭諸侯大臣說:&ldo;從前先王成湯和你們的祖輩們一起平定天下,他們傳下來的法度和準則應該遵循。如果我們捨棄這些而不努力推行,那怎麼能成就德業呢?&rdo;這樣,最後才渡過黃河,南遷到亳,修繕了成湯的故宮,遵行成湯的政令。此後百姓們漸漸安定,殷朝的國勢又一次興盛起來。因為盤庚遵循了成湯的德政,諸侯也紛紛前來朝見了。
</br>
<style type="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