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組織嚴密、分工細緻。
司母戊鼎(商代)通高133厘米,重875公斤 1939年河南省安陽殷墟出土 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天文
商代日曆已經有大小月之分,規定三百六十六天為一個週期,並用年終置閨來調整朔望月和回歸年的長度。依據卜辭所記,殷歷大月30天,小月29天,而把太陽曆與太陰曆相參差的天數合併到一月時,就在這一年的年終增加一個13月,叫做&ldo;歸餘於終&rdo;,這是中國設定閏月的開端。為中國傳統曆法奠定了基礎。
商代繼承了重視天象觀測的傳統,殷墟卜辭就有不少關於天象的記錄。其中有日月食的記錄,對恆星也有一定認識。特別重要的,是有世界最早的新星觀測記錄。
數學
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至三萬的數字,明確的十進位制,有奇數、偶數和倍數的概念。
光學
光學知識在很早就得到應用。商代出土的微凸面鏡,能在較小的鏡面上照出整個人面。
(二)文化和藝術
文字與文學
文字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階段的一個標誌。歷史上有倉頡造字,但因為資料有限,我們無法看到當時的文字如何。今日所見的商代文字最多的是甲骨文,此外,也有金文(刻在金屬器皿上的文字)、陶文和玉石銘文等型別。商代的甲骨文是中國目前能讀懂的最早的文字,距今大概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商代甲骨文已超越原始圖畫文字階段,而能以極簡單的線條符號創作文字。書刻方向的多變,使字形結構異常活躍。同時,自上而下章法的縱勢化開啟了中國書法的章法程式,兼有象形、會意、形聲、假借、指事等多種造字方法,已經是成熟的文字。在出土的甲骨卜辭中,總共發現有四千六百七十二字,學者認識的已有一千零七十二字,其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歷史,軍事,天文曆法,地理氣候,禮儀民俗,醫學,文法等。甲骨文因刻寫材料堅硬,故字型為方形,而同時的金文,因系鑄造,故字型為圓形。
金文的文字內容比甲骨文更豐富。從殷商器上的一兩字到西周春秋器上的數百字,記錄了祭典訓誥,征伐功勳,賞賜策命,盟契誓約,婚嫁家用等史事。跟青銅器一起鑄成的銘文,其形式要求莊嚴,穩重,端肅,有序,精美,以符合&ldo;藏禮於器&rdo;的禮儀文化的特點。
在章法上,除了保持自上而下,自右至左的列方法外,十分注重整體的方整性:即天地頭的齊平,很少有參差的行腳,首行與末行也幾乎控制在同一天地水平線上。西周金文形體演變的主要趨勢是線條化,一直化。早期金文象形特點在後期金文中得到了改變,這為篆文粗細均勻的書寫方式的產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商代已有豐富的文獻典籍。大量的甲骨卜辭是當時文獻記錄的一部分。有專職的史官&ldo;作冊&rdo;,收藏典籍。現存《尚書》中的《商書》是殷商史官所記的誓、命、訓、誥。其中可靠的有《盤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等篇。據周初文獻說,殷先人有冊有典,上述諸篇就是包括在這些典冊之內而被儲存下來的。《盤庚》(三篇)是殷王盤庚遷都前後對世族百官、百姓和庶民的講話。此三篇共有1200多字,語言生動,文字簡練,是古代文學中的上品。
音樂
商代社會一個最突出的特點是尊事鬼神。凡祭祀等&ldo;禮&rdo;,舉行時要伴以歌舞。商人以音樂與神鬼對話,是唱給神鬼聽的。樂舞成為人們進獻、事奉、娛樂神鬼,以使人神溝通的重要手段。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