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如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漠北更高。其中,最大的措施便是舉世聞名的鄭和下西洋。
鄭和,原名馬三保,生於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卒於宣宗宣德八年(1433),享年六十二歲,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航海家。
鄭和祖上是色目人(眼珠不是黑色的西方人種),被大蒙古國分封在雲南,祖父一輩起改漢姓馬。洪武十四年(1381),明軍攻佔雲南,十歲的馬三保被俘,閹割後送入燕王府當宦官,從此就跟上了朱棣。靖難之役中,馬三保也立下功勳,明太宗御賜姓名鄭和,任內官監太監,後明宣宗封三保太監。有些滯留在中國的色目人保留了回教信仰,但鄭和很小就皈依佛門,老師還是著名的僧道衍,所以有人說鄭和是回族,還說他誠心到伊斯蘭教聖地麥加去朝聖,這些都是主觀臆斷,鄭和及其後代(過繼的)就是和長孫晟、鐵鉉一樣的普通漢民。
永樂三年(1405),明太宗組織了第一次下西洋,以內宮監鄭和為欽差總兵太監,統領全軍。這支海軍有戰艦二百餘艘,官兵兩萬七千八百人,配備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航海裝置和海軍武器。據劍橋大學李約瑟博士(joseph needha)研究,明初海軍有戰艦三千八百餘艘,某些資料稱其中還有排水量七千五百噸的巨艦(將近萬噸的木船,長寬可能有五百米,存疑),而且裝置先進,戰鬥力超過歐洲各國海軍總和。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剿滅雄踞南洋的海盜陳祖義集團。陳祖義祖籍廣東潮州,在滿剌加(alaa,今譯馬六甲)海峽經營十餘年,有戰船百艘,士卒上萬。其實這比當時南洋所有國家的海軍都要強,所以這些小國都拿他沒轍。他的業務西起印度,東至日本,見人就搶,那派頭比陸上的馬匪大多了。當年土耳其和西夏還只是關稅高,陳祖義這兒就不是收稅的問題了,印度洋航線有中斷的危險。作為一個負責任的超級大國,明太宗必須剿滅這股海匪。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