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如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幻想版南宋
崇禎十六年(1643),五十一歲的皇太極在徵兆並不明顯的情況下突然就死了,而清修史書一貫不喜歡把事情說得太清楚,這可能是預料到後來清宮戲流行,所以留點戲說的空間。關於皇太極的死因說法頗多,其中較流行的一種是他弟弟多爾袞和他四老婆(孝莊文皇后科爾沁&iddot;博爾濟吉特&iddot;布木布泰,據說還有個諢名叫大玉兒)通姦,被他撞破,多爾袞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做了他。這種說法當然不靠譜,事實上,孝莊皇后應該和多爾袞不熟,甚至有可能以前不認識,只是後來她聯合多爾袞,扶自己的兒子繼位,結成了政治同盟,就給編劇們提供了不少靈感,甚至上升到了通姦這麼浪漫的層面。
皇太極死後,長子豪格似乎最有資格繼位,他當了多年和碩貝勒,並領有上三旗中的正藍旗。但選舉制政體下,實力太強反而受他人忌憚,還記得元太宗是怎麼當選的嗎?同樣道理,現在大家不會選實力最強的,偏偏要去選最弱的那個,大玉兒抓住大家這個心理,積極串聯代善、多爾袞、濟爾哈朗等和碩貝勒,選中了年僅五歲的皇太極第九子愛新覺羅&iddot;福臨,史稱清世祖,年號順治。作為回報,孝莊皇太后讓多爾袞、濟爾哈朗攝政至清世祖成年。
皇太極當年把兄弟子侄們耍得很慘,可惜他兒子繼承了他的部落卻無法繼承他的智力,大家要報當年的被耍之仇,豪格就成了清初第一慘人。多爾袞攝政五年就把他耍死了,年僅三十八歲,正藍旗的上三旗地位也被多爾袞的正白旗取代。
崇禎十七年(1644),八旗內鬥尚未塵埃落定,卻突然出現了一個重大歷史機遇:明朝滅亡了。
明朝不是被大清所滅,而是被國內農民起義推翻的。但這時大清該怎麼辦?按說是個進關爽搶的好機會,但這時寧遠總兵吳三桂來請清軍入關幫他剿滅農民軍。這就不是一般的機遇了,皇太極生前最倚仗的漢官范文程力勸多爾袞下定決心,進軍中原。最初吳三桂只承諾割讓黃河以北,但由於明朝中央政權突然消失帶來的全盤崩潰效應,整個中國突然群龍無首。清軍入關後發現:這簡直是無主之地呀,那不取白不取了。於是清世祖在北京即中國皇帝位,建立清朝。明朝好幾位親王在南方建立政權,泛稱為南明,再加上李自成農民軍及其分支的一些政權,清軍還用了數十年才逐個滅殺。
歷史上把清軍入關的清世祖順治元年(1644)作為進入清代的一年。
其實,中國特色封建社會這條發展脈絡,到明朝就已經結束了,至於取得太宗廟號的皇太極所建立的這個朝代,老實說跟前面的那些朝代完全不屬於同等社會形態,也不是順著漢‐唐‐宋‐明這個大方向繼續發展。已經超出了作者的知識範圍,就沒法再詳細講了。我只是耳聞該朝尤其善於公共管理體系的改革進步,歷用七種不同的公共管理模式,分別是:康熙獨裁、雍正獨裁、乾隆獨裁、嘉慶獨裁、道光獨裁、鹹豐獨裁和慈禧獨裁。每種都堪稱巧奪天工,權力制衡和組織結構設計得極盡完善,盡得公共管理科學之奧義。該朝更以高度的契約精神著稱,據說二百多年簽訂了一千多項國際條約,均嚴格執行,無一爽約,讓經常詬病東方缺乏契約精神的洋大人不得不閉嘴。該朝的開放包容更是令前朝汗顏,廣闢租界,引進西方先進文明在中國的土地上搞開發,東方明珠香港就是這樣產生的……由於清朝的發展歷程已經偏離主線太遠,本書就不多講了。
有些人糾結於袁崇煥在明末的歷史作用,有人說他對明朝很重要,因為他被冤殺,所以明朝亡了;有人說他對清朝很重要,沒有他就沒有大清;有人說他對誰都不重要,只是個小人物。其實這些人說得都有道理,只是站在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