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如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幾乎在整個冷兵器時代,中原漢族王朝最頭疼的邊患便來自於北方草原。漢朝雖痛打匈奴,但殺敵三千,自損八百,也大傷元氣。而唐朝剿滅突厥卻顯得異常輕鬆,對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幾乎沒有直接影響,這無疑是所有朝代中解決這個邊患最成功的一個。所以,很多人將唐朝視為最強大的一個朝代。
突厥敗亡後蒙古草原陷入低潮,大唐帝國開疆拓域的目光投向了更加遼遠的西域。西域這些小國當然就更不是對手,只要是唐軍後勤所能供給的地方,紛紛易幟姓了李。
貞觀四年(630),西北各部君長齊集長安,上表請稱唐太宗為天可汗。唐太宗笑道:&ldo;我做了各部族的可汗,難道就不做漢家的天子了麼?&rdo;但此後唐太宗還是經常在發給這些部族的文書上使用天可汗的署名。其實這本來也不算多大個事,隋唐常有部族尊漢族皇帝為聖人可汗、天可汗之類的名號,但一般都沒當回事兒,後世也鮮有人再提及,只是近幾年民族風盛行,有人老愛拿此來說事兒。
其實只要突厥逃竄了,西北成百上千的小部族基本不足為道,真正需要費勁的是東北。當年隋煬帝傾力討伐高句麗,結果間接導致大隋全盤崩潰,唐太宗該怎麼辦?其實唐太宗也有點怕,所以即位近二十年一直沒有對高句麗動手,這個小國就越來越囂張。
高句麗是我國東北的一個割據政權,人口以漢、渤海、靺鞨等族為主,漢化程度極高。現代很多人容易將該國和後來朝鮮族的高麗王國混淆,其實二者除了名字有點像,並無直接聯絡。高句麗從漢代起便雄踞東北,名義上向中原王朝稱臣,其實始終保持著獨立。隋煬帝曾大徵高句麗,無功而返。之後數十年,趁著唐朝經略西北、突厥衰落,高句麗向東發展,準備吞併朝鮮半島上的新羅、百濟,形勢一片大好。唐太宗認為高句麗是塊難啃的硬骨頭,但正因如此,所以他要抓緊解決,以免遺禍後世。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