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說“家庭是萬惡之源”。儒家思想不是傳統社會佔統治地位的思想嗎?現在說儒家思想是最要不得的思想,應該“打倒孔家店”。本來用文言取代白話,已經是重大的文學革命的舉施了,但還是有人(錢玄同)提出應該廢掉中國文字。儘管蔡元培說,這是用石板條壓駝背的辦法,其向傳統挑戰的態度也是夠激烈、夠激進的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百年中國:文化傳統的流失與重建(7)
應該說明,對本民族的文化傳統進行檢討和批判,是傳統更新的必不可少的步驟。中國的魏晉時期、明末清初,都曾有過知識人士檢討傳統、批判傳統的舉動。魏晉的檢討傳統,有的也很尖銳,例如孔融說兒子和父親的關係,是由於父親有情慾,才生出兒子,談不到有什麼“親”。至於母親,不過是兒子暫時寄存的一個瓶子,從瓶子裡出來,雙方就脫離了。明末的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唐甄等思想家,對皇權和科舉制度的批判,也有相當大的規模,史學家稱當時是“天崩地解”的時代。但這些批判傳統的言論,是在傳統的主體性呈強勢的情況下發生的,對傳統有調適的作用。
五四精英們所做的,不是一般的對固有傳統的檢討和批判,而是對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和文化傳統作一次總清理,是全面、系統地攻擊中國文化傳統的一切規則、理念、秩序和信仰,包括力圖摧毀集中藏有傳統文化密碼的一些文化典範。他們想徹底和傳統決裂、想徹底拋棄造成中國落後的封建傳統這個難堪的“包袱”,然後好走一條新的路。
他們認為可以引導自己走向新路的,只有西方文化。
可以說已經到了飢不擇食的地步。舉凡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的理性主義、工業革命以來的科技成果、十八世紀的啟蒙學說、十九世紀的寫實批判主義文學思潮、日本的明治維新、德國的社會主義學說,以及哲學上的實證主義、政治上的無政府主義等,都成為當時的先進人士檢討和批判中國固有傳統的參照系、理論武器和實施的藥方。
陳獨秀說:“吾人倘以新輸入之歐化為是,則不得不以舊有之孔教為非;倘以舊有之孔教為非,則不得不以新輸入之歐化為是,新舊之間絕無調和兩存之餘地。”(《答佩劍青年》)胡適說:“新文化運動的根本意義是承認中國舊文化不適宜於現代的環境,而提倡充分接受世界的新文明。”後來他又直截了當地說:“我是主張全盤西化的。”
人們很容易憑感覺推斷,認為傳統是不會斷的。但是,如果在特定的歷史時刻,比如中國的清末民初到五四時期,一些具有克里斯瑪(Charisma)特質的人物,即那個時代的具有權威性的人物,並且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大批時代精英,比如陳獨秀、胡適之、李大釗、魯迅、吳虞、錢玄同、傅斯年等,一起站出來挑戰傳統、向傳統發起總攻,在整個社會形成風潮,縱使傳統不致被折斷,也必然大大的被削弱,使“傳統失去為其延傳所必需的擁護”(希爾斯語)。
五四新文化運動高高舉起的兩面旗幟;是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賽因斯(Science)兩位先生,即民主和科學。他們的激烈反傳統,也是想為德、賽兩先生的通行無阻鋪平路基。五四新文化運動徹底的反對封建專制的精神、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列強欺凌的精神,將永載史冊。直到今天,我們仍需要這種精神,而且深感德、賽兩先生的可貴。
但五四之後的20世紀中後期,科學主義形成一種新的思潮,在日常生活和學術領域有壓倒之勢,這當然是一種社會進步。可是科學不是萬能的。在社會生活以及人文精神創造的一些領域,科學有時會顯得無能為力。在涉及人類的細微情感問題,科學就插不上嘴了。男女之間的愛情,靠戀愛雙方的愛的資訊傳遞,用愛來交換愛,而不是靠抽象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