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第2/2頁)
劉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跡,化作歷史的塵埃。商場、官場、情場、考場、戰場,歷朝歷代哪個場不是充滿著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說到底,這些場上的爭鬥都是男人的遊戲。金錢、官位、美女、名次、戰果則是這些場最後角逐的成績。然而無論在哪個場春風得意,最後終究逃不過進入墳場的命運。
歷史只有當人們認真沉湎於它的具體環節時,它才顯得宏大而崇高,而且當人們凌駕於高高的天宇之上俯瞰歷史時,歷史就變得漸漸模糊了,因此,鄙人寫歷史是腳踏實地來還原,而不是僅&ldo;觀其大略&rdo;。
歷史雖有莊嚴的面容,卻很難抵擋貌似合理的推論,彷彿坦白的掩飾,形同鐵證的偽造,看似真實的假象。歷史因人們的輕信而成為定論,因時間的流逝而難以還原,因政客的無恥遮掩而謬誤百出,因歷史學家的膽小而缺乏真實,結果歷史所遺落的往往是社會程序中最關鍵的秘密,尤其是歷史轉型時期,秘密最多,因為在這個時期,前朝失敗者來不及記錄歷史,就退出了歷史舞臺,新朝的勝利者為了彰顯自己政權的合法性而肆意醜化前朝,明末歷史和南明歷史就是這樣一種情況,《大清棋局》第一冊和第二冊做的就是撥開迷霧還原這兩段歷史真相的事情。
為了還原歷史真相,本書在寫作過程中一方面把歷代皇帝的《清實錄》《起居注》部分御批等資料看了一遍,有了史料學的基礎,另一方面,如果完全按照清朝浩如煙海的官修史書、檔案資料的記載,其實又未必能夠完全得出正確的結論。就比如假如只根據道光朝的實錄來看鴉片戰爭,就會發現清朝壓根兒不知道沿海多地出現的敵人其實都是一股敵人‐‐英軍。基本的格局把握錯了,那麼其他一切都是白搭。寫作歷史,首先要根據大量史料來構建正確的史觀,在正確的史觀指引下再讀更大量史料,由量變到質變,這才有意義。比如一個學人文類學科的碩士,如果在他眼中還是覺得李鴻章是賣國賊,國民黨軍隊在抗戰時除了臺兒莊大捷外沒打過一場勝仗,那麼我建議他一本文科書也不要再讀了,因為完全沒有意義。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