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路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已,自然不成問題。
而且,方成手上也確實抽調不出別人來,最後只得調了尚可喜協助孫元化,讓尚可喜暫領囚牛水軍三營,這樣一來文武搭配,孫元化善謀,尚可喜善治軍,堵住一個樊化龍理當不成問題。
在這些比起攻抄襲皇太極的後路要小得多雜事都解決個七七八八後,孫傳庭與尚可喜領著三營囚牛水軍前往被樊化龍襲取了的皮島。
而此時時間已經到了崇禎十年的正月初,皇太極領著正黃旗、代善的鑲紅旗的部分兵馬,以及多鐸、諸部漢軍,蒙古八旗共計四萬餘大軍一路勢如破竹,連克義州、安州、半月之內直逼朝鮮都城平壤。
朝鮮上下文武官員急的像是熱鍋上的螞蟻,提議向大明請求援軍的有之,遷都的有之,朝鮮王李倧被群臣說的心驚不已,雖說他心向大明,但這被滅了國可就不想了,留在平壤城中定然是被抓了問罪,質問為什麼屢次幫助明庭的緣由,他怎麼說?總不能告知堂堂朝鮮國不屑與韃子交往吧?明國實乃宗主國是也。
這話說不得,說了那就什麼都完了,所以李倧驚懼之下,一邊派人走海路去給大明求援,一邊又召集各地勤王大軍上京勤王。
李倧雖說因為方成佔了耽羅島而交惡,但那是崇禎五年的事,耽羅島在兩百餘年前自成一國,也是大明立國之後才被朝鮮趁機給吞併的,如今又是崇禎下了旨,讓李倧將耽羅島讓給東江鎮總兵方成所謂屯兵之地,所以實際上耽羅島已經不是朝鮮國的了,是大明東江鎮的,所以李倧一樣發去了求援信,而不是勤王詔書。
李倧是十二月底遣人來求援的,皇太極兵力調動頻繁,擺明瞭要先掃清身後的麻煩的朝鮮以及耽羅府的方成,與之相隔並不遠的李倧自然能察覺,再加上崇禎九年皇太極下詔李倧上奏稱臣,李倧引為奇恥大辱,堂堂文明之國豈能屈服於蠻夷,不肯對韃子稱臣,也已有了心理準備,下令各軍嚴防死守。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