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 (第2/5頁)
別克陸上公務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一居士,年逾四十,不言名氏,聿來設禮,而問祖曰:“弟子身纏風恙,請和尚懺罪。”
祖曰:“將罪來,與汝懺。”
士良久曰:“覓罪了不可得。”
祖曰:“與汝懺罪竟,宜依佛法僧住。”
士曰:“今見和尚,已知是僧,未審何名佛法?”
祖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無二,僧寶亦然。”
士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如其心然,佛法無二也。”
祖深器之,即為剃髮曰:“是吾寶也!宜名僧璨。”
祖遂囑累付以衣法,偈曰:
本來緣有地,因地種花生。本來無有種,花亦不曾生。
向居士,幽棲林野,木食澗飲。北齊天保初,聞祖盛化,乃致書曰:“影由形起,響逐聲來。弄影勞形,不識形為影本;揚聲止響,不知聲是響根。除煩惱而趣涅槃,喻去形而覓影;離眾生而求佛果,喻默聲而求響。故知迷悟一途,愚智非別。無名作名,因其名,則是非生矣;無理作理,因其理,則爭論起矣。幻化非真,誰是誰非?虛妄無實,何空何有?將知得無所得,失無所失。未及造謁,聊申此意,伏望答之。”
祖回示曰:“備觀來意皆如實,真幽之理竟不殊。本迷摩尼謂瓦礫,豁然自覺是真珠。無明智慧等無異,當知萬法即皆如。愍此二見之徒輩,申辭措筆作斯書。觀身與佛不差別,何須更覓彼無餘?”
居士捧披祖偈,乃申禮覲,密承印記。
三祖僧粲大師信心銘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懸隔
欲得現前 莫存順逆 違順相爭 是為心病 不識玄旨 徒勞念靜
圓同太虛 無欠無餘 良由取捨 所以不如 莫逐有緣 勿住空忍
一種平懷 泯然自盡 止動歸止 止更彌動 唯滯兩; 邊 寧知一種
一種不通 兩處失功 遣有沒有 從空背空 多言多慮 轉不相應
絕言絕慮 無處不通 歸根得旨 隨照失宗 須臾返照 勝卻前空
前空轉變 皆由妄見 不用求真 唯須息見 二見不住 慎莫追尋
才有是非 紛然失心 二由一有 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 萬法無咎
無咎無法 不生不心 能隨境滅 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 能由境能
欲知兩段 元是一空 一空同兩 齊含萬像 不見精麁 寧有偏黨
大道體寬 無易無難 小見狐疑 轉急轉遲 執之失度 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 體無去住 任性合道 逍遙絕惱 繫念乖真 昏沉不好
不好勞神 何用疎親 欲趣一乘 勿惡六塵 六塵不惡 還同正覺
智者無為 愚人自縛 法無異法 妄自愛著 將心用心 豈非大錯
迷生寂亂 悟無好惡 一切二邊 良由斟酌 夢幻虛華 何勞把捉
得失是非 一時放卻 眼若不睡 諸夢自除 心若不異 萬法一如
一如體玄 兀爾忘緣 萬法齊觀 歸復自然 泯其所以 不可方比
止動無動 動止無止 兩既不成 一何有爾 究竟窮極 不存軌則
啟心平等 所作俱息 狐疑盡淨 正信調直 一切不留 無可記憶
虛明自照 不勞心力 非思量處 識情難測 真如法界 無他無自
要急相應 唯言不二 不二皆同 無不包容 十方智者 皆入此宗
宗非促延 一念萬年 無在不在 十方目前 極小同大 妄絕境界
極大同小 不見邊表 有即是無 無即是有 若不如是 必不須守
一即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