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不似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麼個小物件根本用不上多久,也就是佔個時間差。
古代軍工全然不像自己想得那麼簡單,由於做不到鍊鐵成水,無法做到銅器那般鑄模澆鑄,也就做不到量產。
現在煉製鐵器使用的摺疊鍛打之法,倒是很符合電視裡的鐵匠鋪形象,但是極其費時費力,就拿黑屠耆來說,不算粗糙的馬甲,單算一副騎士穿的盆領騎兵甲,就需要打造上千麻將牌大小的鐵片。
此外還有綁紮鐵片的繩索,需要安排人專門製作牛筋繩,然後還要有人負責用繩索把這堆甲片串成鎧甲,再加上需要有人負責戰後鎧甲的修復保養,養甲士屬實是件費錢費力的大工程。
然而甲冑只是騎兵的一部分,更麻煩的是武器,尤其是騎兵使用的弓箭,更是讓劉豹痛苦不已。
作為現代人,自然懂得那就流傳甚廣的段子,“射程即是真理,口徑即是正義”。
但依照此種想法,想要打造一件頂級的角弓,不僅需要各種名貴材料,更需要替代不了的時間。
所謂三年磨一弓,指的是“冬天加工木材,春天加工牛角,夏天加工牛筋,秋天將三者粘合,再在冬天定型,並且選取冬天最冷的時候修飾外表”。
每個部件每道工序都有複雜的地方,比如牛角這一項,透過先人積攢下來的經驗,它在春季時候最韌,所以會選在這個時候切割製造所需要的弓角。
劉豹四面環敵急需成軍,自然沒這麼多時間等,只能先買些成品湊合。
只是看見舅舅對牛角的報價快趕上牛本身價格的時候,他忍不住猜疑舅舅是不是吃了“返點”,直至親自見識過後,才明白什麼叫“牛戴牛”,就是牛頭上戴的一對角就值一頭牛的意思。
而且弓箭的日常防潮維護,也是個麻煩事,細說下來,頭都要炸開。
怪不得有人說打仗就是拼後勤,劉豹現在深以為然。
如果自己理想中的精銳騎兵是滿分一百分,那麼此時的黑屠耆頂多五十分,東拼西湊,沒有一樣合格。
白天能夠在太行山下碾壓袁熙的冀州輕騎,大部分歸功於戰馬給力。
要想繼續打造一支精銳的重騎兵,只能說道路漫長。
深夜回到城裡,來到落腳的酒舍,宇文雲雪竟然等在門口。
紫色胡裙勾勒著妖嬈的身段,額頭上纏繞著祈求安康的平安細帶,腦後籠著及腰的絳紅色輕紗,再配上那張宜喜宜嗔的俏臉,有著別樣的撩人風情。
她見劉豹牽馬走來,喜上眉梢,蓮步前迎,笑道:“大王,咱們能聊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