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第1/4頁)
凌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太后開了頭,皇子的叔伯嬸母及其他額娘也跟著湊趣,進上許多吉言。皇三子還有一個哥哥、兩個姐姐、兩個妹妹。但因他們的母親封號都在貴人以下,上不了正席,縱然心裡因不服而酸酸的,也得跟著大家一起笑。
抱走皇三子又費了一番手腳,那孩子象膏藥似地粘在皇阿奶身上,康妃和保姆忙得滿頭大汗,在三阿哥的哭聲中,才把他揭下來。還是老辦法,由辱母去為他止哭。
太后心裡很感慨,被一個嬰孩所依戀,心裡甜甜的、暖蘇蘇的,那滋味既不可言傳,又異常舒坦。
福臨滿臉堆笑,注視著這一幕。能使額娘高興,他也很快活。他的長子牛鈕在順治九年夭折,沒有引起他多少悲痛。
一則孩子太小,死時才三個月,又瘦又弱,是一位答應所生;二則他自己那時也太小,不過十四歲。近年他才開始重視子嗣。皇二子比皇三子只大八個月,遠不及皇三子健康聰慧。加上皇三子的母親地位尊貴,福臨對皇三子也很喜愛。不過,今天他的心不在孩子身上。他等著看自己的兄弟們向母后貢獻壽禮。
葉布舒、高塞、常舒、韜塞四對夫婦相繼上前,分別奉獻了佛像、佛珠、白玉塔、金香爐。自他們各自領封建府以來,壽禮從未超出過這種格式,非常莊嚴、高貴、穩妥,決無標新立異之嫌。蘇麻喇姑鄭重接受,太后微笑著點頭。
十五歲的襄親王和十七歲的福晉,象一對金童玉女,齊步向前,手中各執一柄鮮紅的珊瑚如意,跪進太后。難得這一對如意大孝形狀、顏色都很相近,在潔白的長絲穗的映襯下,更顯得紅似雲霞,玲瓏可愛。太后忍不住從蘇麻喇姑手中接過這一雙如意,輕輕撫摸一下,溫潤細膩,與上等羊脂玉一樣貴重。她把如意交蘇麻喇姑收好,正要有所表示,襄親王夫婦各捧著一個玉盤又跪下了。襄親王託盤裡放了一把藕節底、荷花身、蓮蓬蓋的古色古香的陶壺,旁邊是一隻同樣色澤的荷葉杯,栩栩如生,彷彿風吹來就會擺動似的。親王福晉的託盤裡放著一個鮮紅的填漆食盒。兩人同聲說:「請太后嘗新。 蘇麻喇姑會意,先提趣陶壺向荷葉杯裡注入,淡綠色的清亮的水泠泠作響,一股清香在太后四周散開了;再開啟食盒蓋,小巧的盒子裡如橘瓣似的分成九格,每格里放了一些乾鮮果品。
太后喝了一口茶,只覺得清香沁入心脾,非常甘美;又從果盒中取了一枚長生果吃,香脆滿頰。她很滿意,問襄親王:「這茶是怎樣烹煮的?又香又清醇。」博穆博果爾一下子答不上來,有點結巴地說:「茶……茶裡放了東西……」「什麼東西?」「這……我也不清楚,問她好了! 博穆博果爾不覺露出小孩子心性,朝他的福晉一擺頭。
「啟稟太后, 襄王福晉董鄂氏從容地回答,親切地笑著,露出白燦燦的貝齒:「這水是去冬從松針、竹葉上掃下來的雪,攢在罈子裡,烹茶時候,又添了松仁、佛手和梅花三味,水滾三道煎成。」「怪不得! 太后笑了:「這茶可以叫作三清茶了!……那麼,這果盒也有講究吧?」「是。 董鄂氏笑道:「這叫九九果盒,九樣果品,每樣九顆,都有一個吉祥如意的名色,奴才已寫成名簽,放在果品底下了。」「哦,還是你念給我聽聽吧!皇兒,你們夫妻也來看看、聽聽。 太后興致很高,對這個最小的兒媳婦似乎格外喜愛。
福臨巴不得這一聲,立刻湊到太后桌邊。
襄王福晉也不推辭,立到太后席前,一樣一樣地指給太后看:「龍眼,如同瀛海驪珠;栗子,彷彿上苑瓊瑤;蓮子,又名玉池蓮顆;葡萄,勝過仙露明珠;荔枝,堪稱絳囊仙品;白果,恰似寶樹銀丸;白棗,可比安期珍品;松子,美其名曰蓬山翠粒;長生果,能催令昆圃長春。」「好,好! 太后很高興:「難為你記得這麼清楚。看來你的詩文豈有根底。」「奴才自幼隨父駐防杭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