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了卻了第一樁心願之後,何志彬決定陪父親進一趟山,何博文聽此決定顯得很開心,他又邀請了鄭雨一同前往,鄭雨正好有一個月的假期,再加上郭春華一聽是和何博文一起進山,更是在後面推動了一把。於是,三人一同進山的計劃就成行了。
此次進山並非有意為之,除了這是何志彬的又一樁心願之外,何博文在七月正好有一次進山的工作計劃,計劃前往的目的地是位於薛坪鎮的“漳河源”地區。
何博文的工作單位是縣文化館,他的工作職責就是蒐集、挖掘、整理並搶救隱藏在荊山深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幾乎一大半的時間需要待在山區,很多人不理解且不喜歡這類工作,但是何博文卻樂在其中。
他從來沒對何志彬講過自己的工作,何志彬對父親的工作性質也不甚瞭解,他只知道父親經常來往於荊山之中,每次回來身上總是會帶著傷,但是每一次父親都是面帶笑容,精神上顯示出特有的滿足與幸福感。
何博文經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很多,除了遍及荊山各處的民歌、民間傳說外,還有大量的民間舞蹈,包括失傳已久的楚國宮廷舞蹈——端公舞,也叫“槓神”、“做枯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這是何博文參與搶救挖掘耗時最長的專案,也是令他最引以為豪的專案。還有流傳在巡檢鎮一帶的“嗚音喇叭”,同為楚國宮廷音樂,傳統曲牌就有一百多種,在曲牌演奏上遵循著嚴格的祖訓,即:“進門不吹葉葉落,出門不吹上山坡”。
何博文對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痴迷是許多人不予理解的,真正懂他的人只有閆彩英,很多時候,閆彩英也就成了他的助手,夫妻二人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整理上可以算得上是“夫唱婦隨”。
在何博文看來,整個荊山就是個寶庫,不僅孕育了蠻水、漳水、沮水三條河流,萬物生長也十分昌盛,正因如此,才攬得日月精華,處處生就物華天寶。他喜歡荊山的每一處山水,那七彩飛瀑、那靜水溪流、那奇珍異獸、那嶙峋怪石、那朝露夕雪,無一不令他沉醉其中、流連忘返。
何志彬在書房裡也見過父親從山裡帶回來的各種物件,看似普通平常,卻被何博文視如珍寶,令何志彬一直無法理解,直到有一次無意間翻閱到父親的一本手抄,這才明白父親工作的意義與價值,也就在那次,他對父親心生敬佩,並許下了這第二樁心願。
出於職業習慣,何博文每次進山前都要關注天氣,特別是進入夏季,用何博文的話說,整個荊山進入最繁茂的季節,卻也是最兇險的季節。往往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都會引發山體滑坡、泥石翻滾,那都是災難性地。如果遇到持續性的降雨,山路被毀、交通中斷的事情時有發生,山間即使會有良田,也會因為降雨而毀。
月中的時候,會有持續一週的無雨期,這是最佳的進山時間,何博文決定,帶著何志彬和鄭雨前往“漳河源”。
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深入到這一區域,雖然一路地勢兇險,但是風景卻異常秀美,算作是自然界最公平的回報,讓人生就一種“險峰過後是美景”的心情。
最早他和同事一起探訪這一區域,只是想了解“漳河源”的生物型別,並收集一些可能收集的生物樣本,沒想到卻有了意外的收穫,他們發現了附近一處儲存完好的晚清百年大宅,同時還發現了仍在運轉的“古法造紙”作坊,這令他和同事們十分興奮。
南漳的造紙業歷史悠久,“古法造紙”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南漳的第一大產業。造紙業的繁榮得益於荊山山脈豐富的自然資源。“八山半水分半田”,形成了蠻河、漳河、沮河三條主河道、眾多支流呈脈絡狀分佈的水源格局。由於河流身處源頭,流量不大、水源穩定,修築攔水壩的工程相對容易,後人便以此開渠引水,開啟造紙的歷史。
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