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無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州,基本都是朱燮元的功勞。
有功勞有資歷,還熟悉本地情況,怎麼反對?
“按理,朱卿當守孝,然國事為重,朕不得已奪情,卿勿怪。”皇帝假惺惺地說道。
“臣定當以國事為重。”朱燮元不好多說。
來都來了,還能調頭回家嗎?
“楊景辰。”皇帝開始點名東林干將。
“臣在。”
“加戶部侍郎,左僉都御史,總督山西救災備災防疫並屯墾事。”
“臣奉詔。”
“文震孟。”
“臣在。”
“加戶部侍郎,左僉都御史,總督河南救災備災防疫並屯墾事。”
“臣奉詔。”
“李邦華。”
“臣在。”
“加戶部侍郎,左僉都御史,總督山東救災備災防疫並屯墾事。”
“臣奉詔。”
等等,咱東林大哥是救災總督,諸位干將是備災總督,合計著咱東林黨要做慈善黨?
奉詔回朝的諸多東林黨人沉默了。
反對吧,皇帝給的待遇不可謂不好,戶部侍郎可以調動當地錢糧丁壯,左僉都御史可以監察官場,權力其實不小。
同意吧,總感覺心裡不得勁。
莫名空虛。
難受。
皇帝不管那麼多,繼續點名。
楊鶴出任南京兵部尚書,戴君恩出任廣西巡撫,袁世振出任河南巡按、傅宗龍出任廣東巡撫、朱大典漕運總督,梅之煥出任河南巡撫,範景文出任河北巡撫。
“孫傳庭。”
“臣在。”
“加兵部侍郎,提調京營學政,負責教導文化、宣貫忠義、考察賢能、記功錄過。”
“臣奉詔。”
眾人不由側目。
現在,瞎子都知道皇帝多看重京營,孫傳庭一躍而為三把手,以後的前途不可限量。
接下來,就是一幫科學家們。
蔣德璟為軍器左少監,孫元化為軍器監右少監兼京營槍炮總教習,畢懋康為火槍司業兼京營火槍總教習……都是精通西學者,卻也是西教徒。
不能說皇帝對西教徒沒有意見,只是當務之急是富國強兵,教派之爭可以放一放。
安排了軍器監,朱由檢叫道:“徐光啟。”
“臣在。”徐光啟出列。
諸臣把目光轉了過去。
天啟四年,徐光啟擢升為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因為魏忠賢把持朝政,棄官跑路。
縱觀徐光啟履歷,從翰林院庶吉士起步,到禮部右侍郎,如果不間斷的話,應該是禮部尚書,禮部尚書+大學士,很標準的閣老晉升流程。
只是大家比較奇怪,皇帝為什麼到現在才點名。
“加太子少保,工部尚書兼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署軍器監、司農監。”
瘋了……諸臣面面相覷。
某尚書加左都御史就“大兒”一個,雙尚書……怕不是徐光啟是皇帝乾爹哦。
咱也不敢問,咱也不敢說,坐等皇帝翻車。
“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今天災迭起,民生艱難,故設司農監,督促指導農事,推廣新作物,改良耕作方式。
設監正,正三品……”皇帝看向一人,叫道:“宋應星。”
“臣在。”
“卿以為卿之才能,可能擔負司農監正一職?”
“陛下不可。”李國普出列,道:“宋應星只是舉人,尚未授官,毫無政績,驟然提拔為三品大員,與制不合,難以服眾。
若陛下一意孤行,乃置宋應星於風口之上,久之必有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