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 (第2/5頁)
中國必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文丑大發神威,兩股刀橫劈豎砍,立斬十數人。
華雄見武士抵敵不住,急忙同部將徐榮一同向前,兩人各執兵刃,分取顏良、文丑。
眼見殿堂之上即將大亂,司徒王允急忙站起身來,勸道:“太師、本初且請息怒,驚動天子,甚為不妥。國家大事不益在宴間談論,二公且收手,容來日適時再議”。
董卓已經見識顏良、文丑勇武,恐怕若有須臾,傷及自身;袁紹也顧慮顏良和文丑寡不敵眾。王允這一番話正好給了兩人一個臺階。
董卓隨即說道:“既是司徒大人說情,今日且放過此子,日後若再頂撞本公,定不輕饒!”
袁紹也收劍回鞘,冷哼一聲,怒道:“我們走!”
說罷,帶顏良、文丑二將徑直下殿而去。出了宮門,袁紹並未回住處,而是直接到了曹操的官邸。
曹操在殿上飲宴完畢,回到府中,便聽門丁報道:“啟稟主公,袁本初大人造訪,已在前廳侯主公多時了”。
“噢!?”,曹操略感驚訝,心想:“本初殿堂之上與董卓反目,今日前來,莫非已有去意…?”
想到這裡,曹操快步來到前廳。袁紹見曹操回府,趕忙站起身來,衝曹操略一拱手,說道:“孟德公真好興致,紹在此恭候多時了”。
曹操笑道:“哎呀!不知本初駕臨,操禮數不周,望本初海涵”。
袁紹向前一步,拉曹操一同坐下,低聲說道:“我已與董卓反目,此地不可久留,我便長話短說。紹此番前來,乃是邀孟德一同離開此處的。奸賊董卓權傾朝野,必行篡逆。我等世受皇恩,豈能與董賊同流?我欲返回渤海,收羅舊部,招兵買馬,以討伐國賊董卓。目今朝中大臣皆懦弱無用之輩,唯獨孟德忠義,故此前來相邀,望孟德隨我同回渤海,助我一臂之力,同謀伐賊!孟德可願否!?”
曹操聽了這話,心下暗想:“果然不出我所料,想必袁紹早已有離都之意,故此才敢在殿堂之上與董卓反目”。
想到這裡,曹操故意左右看了看,把前身半伏在茶几上,壓低聲音說道:“我有心誅賊久矣,苦無同謀之人。既是本初有此忠心,操願獻綿薄之力。但正因為如此,操卻不宜離開洛陽,其中情由,還望本初明鑑”。
袁紹急問道:“噢!?孟德這是為何啊!?”
曹操又道:“本初莫急,且聽我一言。我意留在洛陽,假意奉迎董卓,使其不疑。待本初兵臨洛陽之時,操卻可為公之內應。屆時,本初討賊於外,曹某謀賊於內,兩相呼應,大事可成!”
袁紹聽了這話半信半疑,卻又找不出理由反駁曹操,只好點了點頭,說道:“既是孟德心意如此,便依孟德之計。只是董卓賊子陰險歹毒,孟德須小心才好啊”。
“多謝本初提醒,操定小心在意”。
袁紹見曹操心意決然,也就不再多說,隨即辭別曹操,出府而去。
見袁紹走了,屏風後面這才轉出一個人來,約有二十幾歲年紀,身型修長,體貌端莊,隱有儒風,衝曹操一拱手,說道:“袁紹離都而去,不失為良策。董卓殘暴,謀朝篡國,必不能長久。孟德公若留於此地,恐難保不受牽連,宜早作打算才是啊”。
曹操笑了笑,說道:“文若所言,操又豈能不知啊?只是如今袁紹走得,曹某卻走不得啊”。
原來這名青年儒生正是原任守宮令的荀彧,荀文若。董卓進京之後,荀彧辭官回鄉,卻被曹操苦苦留住,因此一直在曹操府內盤桓。
曹操又接著說道:“袁本初四世三公,海內人望,登高一呼,九州同應。只要回到渤海,眨眼之間便可召齊人馬,自然不必懼怕董卓。然曹某卻只是朝廷一小吏,招兵買馬絕非易事。況且董卓對我多有疑忌,我若此時離去,定遭董卓出兵剿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