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語忍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況且陳嘉話糙理不糙,北齊的確需要一個繼承人。若他有個萬一,這秦家的江山還是要傳下去的。
只是——
「此事稍後再議」,秦承嗣道。
皇后無子,剩下的妃子為了太子之位快要人頭打成狗頭了。
況且孩子最大的一個也不過十歲,暫時還看不出來秉性如何。
他也不可能潦潦草草,現在就把太子人選定下來。
「啟稟陛下」,話最少,心最忠的熊正陽直接開口道,「陛下若是已經決定了,臣願為陛下效死!」
徐伯英、陳嘉、葉玉泉都很無奈。
熊正陽是秦承嗣侍衛出身,對他最是忠心,說東不往西。這會子贊同,一點也不奇怪。
「好好」,秦承嗣連聲贊道,「卿不愧為朕之肱骨!」
陳嘉還好些,徐伯英頓時又酸又妒。
他是秦承嗣當年伴讀,都沒有此等厚愛,熊正陽小小侍衛出身,還是個軍戶出身的,竟也配稱「肱骨之臣」?
徐伯英只好道,「臣亦願為陛下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兩人皆已表態,只剩下葉玉泉和陳嘉了。
其實葉玉泉很想說,他覺得這事兒不成。就算陛下御駕親徵,都未必打得過皂衣軍。但他要是敢這麼說,那就是被夷三族的命。
姻親故舊,門生故吏都指著在他這棵大樹底下乘涼呢。
葉玉泉只好道,「臣必盡力而為!」
秦承嗣若是御駕親徵,那麼在京都留守以及負責後勤的一定是葉玉泉。
秦承嗣點點頭,便將目光看向了陳嘉。
陳嘉跪地稽首,「啟稟陛下,若陛下御駕親徵,那麼此戰……便是國運之爭」。
秦承嗣打贏了仗,雙方就處於割據的狀態,或許北齊還能夠獲得翻盤的機會。
可一旦秦承嗣戰敗,就算立下了太子,估計也無用了。
因為到了那時,國庫為了打仗,最後的一點錢糧也耗盡了。更別提皇帝御駕親徵都失敗了,這對民心是何等之大的打擊。
屆時皂衣軍只會如狼似虎長驅直入,北齊覆滅就在頃刻之間了。
秦承嗣知道陳嘉說的話固然刺耳,但都是實在話。於是他也平心靜氣道,「朕知曉了」。
打贏了自然是一切都好,打輸了也是萬事皆休。
但無論如何都要做些什麼。
若是眼睜睜看著皂衣軍一步一步的逼近京都,像秦承章那樣當個縮頭烏龜,他不如去死!
「此戰既已是國運之爭,陛下不如發動大齊上下,傾盡全力備戰」,陳嘉勸道。
葉玉泉面上無波無瀾,手卻一個哆嗦。
打仗無非就是人口和錢糧。陳嘉說要「發動上下」,其意思是要從民間大肆徵兵,還要向達官顯貴、世家大族們要糧要錢。
葉玉泉突然就覺得今日殿中議事,堪比鴻門宴啊!
皇帝這是擺明瞭要他從世家大族那裡要錢要糧啊!
事實上,葉玉泉是真心實意的盼著秦承嗣能打贏的。在北齊當一個位高權重的首輔跟在皂衣軍那裡當一個投降的遺老,傻子都知道怎麼選。
可秦承嗣要是剝削的太過,保不準都不用皂衣軍,北齊一眾勛貴大臣自己就先謀反了。
但話是不能這麼說的。
「啟稟陛下,臣以為不妥」,葉玉泉直言道,「近期境內已有小股流民起義,若是壓迫百姓太過,只怕起義擴大,後院著火,妨礙了陛下南下之路」。
陳嘉直撇嘴,說什麼擔心百姓起義,是擔心他自己的黨羽利益受損吧!
又或者,他不願意被陛下派遣去做此事。
秦承嗣已經沒有耐心跟葉玉泉周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