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塵外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事實即是如此,但唐山河揮舞鈔票,還是把負面隱患消滅在了萌芽狀態。
常聽人談起這樣的現象:有些問題,群眾反映許久無果,但媒體一曝光、輿情一發酵,沒幾天就解決了。
問題總有個輕重緩急,解決問題耗費的時間也各不相同。可同一個問題,曝光前後,解決起來“時差”這麼大,這問題到底是好解決,還是不好解決?
“問題一曝光,輿情一發酵,馬上就解決”……客觀來說,這樣的說法並不全面。
很多複雜問題,即便是曝光了,解決起來也還是要經歷一定的過程。而曝光了很多次,也沒有徹底解決的疑難雜症也不在少數
但這不能說明我們沒有問題,只是問題沒有被揭露。就像這次,都已經走到了這一步,居然又被捂了蓋子。
敏學貸背後的資本太強大了,他們需要保證這次投資的安全性,更要保證這次投資的正確性,所以他們必須捂蓋子。
可是……
沒什麼可是,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在當時,輿論普遍認為,助力非法“校園貸”橫行的是不少大學生因愛慕虛榮,相互攀比等心理,而形成的高消費行為。
媒體評女大學生深陷“校園貸”自殺:她的死可能不是因為虛榮。
大二女生身陷校園貸自殺:僅一平臺就借57萬,家人收到裸照
4月11日,廈門華夏學院一名大二女生因陷“校園貸”,在泉州一賓館自殺。據報道,該女生捲入的校園貸至少有5個,僅在“今借到”平臺就累計借入57萬多,累計筆數257筆,當前欠款5萬餘元。其家人曾多次幫她還錢,期間收到過“催款裸照”。
這已經不是第一個死在“校園貸”亂象之中的大學生了。非法“校園貸”問題,已不僅僅是“謀財”,在這幾起社會事件中,它更已間接地“害命”。
早在今年3月,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大二學生鄭旭,因迷戀足彩,輸光生活費後開始透過網路借貸買彩,繼而冒用或請求同學幫忙借貸,欠下60多萬元鉅債,無力償還,跳樓自殺。
而早在多年前,非法“校園貸”引發的社會問題,就已見諸報端。為何仍會有年輕的生命,用血的代價一再嘗試?
深陷“校園貸”的學生都是“咎由自取”嗎?
面對該事件中的女生,不少網民表示該女生此前累計借貸57萬多,累計筆數達兩百多筆,那麼在這些借貸資金中,有多少欠款已如期償還,又有多少欠款屬於因為“拆了東牆補西牆”而越欠越多?
對此,有網民表示,“在起初評估自己無力承擔這麼高昂的利息時就該‘收手’了。如果是透過正規渠道貸款,如果信用一直處於透支狀態,其實也是會受到處罰。”
其實,惡性迴圈的借貸行為,早在此前就出臺政策被遏制過。
2009年,部分商業銀行為了擴大信用卡業務量,透過各種方式加大營銷,吸引客戶,導致信用卡違約率不斷上升,不少學生客戶透支,還出現了運用多張信用卡互相迴圈透支情況。
對此,銀監會於2009年出臺《關於進一步規範信用卡業務的通知》 叫停大學生信用卡。
不過,信用卡辦理的高門檻、信保難度使得大學生難以輕鬆獲得銀行的正規信貸體系保護,而伴隨著快速生長的網際網路電商購物,過度的消費需求使得大學生迫切地需要另外一種低門檻的信貸模式,“校園貸”便應運而生。
2014年,出現“校園分期”,他們先從iphone等大學生鍾愛且有點“買不起”的商品切入,結合電商、地推和分期付款的優勢,短平快地迅速在全國大學蔓延。
分期樂,趣分期,愛學貸等 “校園貸”快速興起,各類“校園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