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後來比干被紂王剖了&l;七竅玲瓏心&r;,這個箕子就披頭散髮裝瘋。直到周武王姬發滅商之後才將他釋放,並且向他徵詢治國之道,之後封於朝鮮。另一種說法是當年朝歌滅,大商亡,箕子心傷之下率領全族東遷朝鮮,史稱箕氏朝鮮。據《史記》記載,武王封箕子於朝鮮而不稱臣。朝鮮這個國家的《三國史記》和《三國遺事》也恭恭敬敬地將箕子奉為祖先。總的來講不管是周武王封的還是他自個兒出走的,這位箕子是高麗人的老祖宗早就是板上釘釘毫無疑問的事。&rdo; &ldo;但我卻始終存在著另一些想法。這箕子真的去了朝鮮嗎?傳說周文王姬昌被囚時也是披頭散髮裝瘋賣傻,為什麼但凡聰明人都只能想出這麼個費力不討好的破辦法?莫非真是應證了那句&l;歷史總是不經意地重複&r;?還有,都說《易經》六十四卦與四百四十八爻辭出自被囚禁中的姬昌之手,但所有人又都說這箕子者是朝歌數一數二的觀星占卜的絕頂高手,甚至稱之為&l;其卜宗師&r;,那麼到底《易經》是出自姬昌還是出自箕子?這幾個疑問一直在我的腦海里盤來旋去,找不到答案。後來在山西晉城陵川發現棋子山,我的疑竇一下子迎刃而解。&rdo; &ldo;這晉城陵川位於太行之行,淇水之源,這座棋子山封閉了數千年,此後方被發掘出當年曾有箕子在此隱居弈棋的遺蹟。也就是說,箕子傷心商亡之餘,並不一定是去了那個朝鮮國,而是就近前往晉城棋子山,於古柏森森中擺石佈局,觀天象,卜卦簽。縱十九道,橫十九道,原本只是為觀天象,但久而久之,箕子在這縱橫圖中看出戰爭,看出大勢,看出人心,看出未來,看出智慧的不力與命運的撲朔,看出陰陽的變化與興衰,於是加入黑白二色,變觀天象為自己與自己的搏弈。&rdo; &ldo;我試著臆想箕子一人獨弈時的心情。開初可能是悲憤莫名的,但越到後來越感悟到天地之大與造化的奧妙。范小姐,你既然在日本留過學,應該聽說過日本古今棋界第一人秀策。他曾經說過一句話,&l;如果黑白應對無誤,黑棋勝三目半&r;。這大致是說只要每一步棋的應對都符合規律,應該就能取得勝利。但是,箕子的心中卻始終會有一個巨大的疑問,&l;如果每一步都沒走錯,就果真能取得那三目半的勝利嗎?如果是這樣,大商為什麼會滅亡?&r;如果商的強大、制度、國家機器的操縱、民心所向、對軍事政策的選擇……諸如此類,每一步棋都很正確,為什麼在與周的博弈中卻會最終滑向滅亡的深淵?這一切大概正是箕子一邊下著黑白雙棋,一邊冥思苦想不得其解的疑問。而他對棋盤對雙方陣局的估計與推測,豈不是跟傳說中的周文王占卜如出一轍?黑與白的雙色之分,豈不也正好與兩儀圖中的陰陽魚相彷彿?&rdo; &ldo;我猜想,《易經》的作者根本不是周文王姬昌,而是大商的遺臣箕子。&rdo; 講到此處,柏然忽然開口道:&ldo;白伯伯,您一直重複棋譜縱橫各一十九道,我總覺得在這之中還另有大奧秘。&rdo; 白若栩一愣:&ldo;那你說說你的想法。&rdo; 柏然深深地蹙起雙眉:&ldo;也說不上是什麼想法,只是好像有什麼東西似乎曾相識。文嘉,少華,我曾經給你們提到過幻方,文嘉你還親自做過幻方的題目。大禹時代以洛書構建出3階幻方,所謂3階,是縱橫各三道的九宮之圖。以後南宋的楊輝造出3階和4階的幻方,甚至直到10階幻方,又名&l;百子圖&r;,各行各列之和為505。我們在德格印經院裡經那個少年喇嘛扎西頓珠的指點,找到了一副由九塊雕版組成的失真形變圖。而找到這九塊雕版的關鍵就在於一個9階幻方。現在又說到圍棋,棋譜縱橫各一十九道……你們明白我想說的嗎?&rdo; 範文嘉點頭道:&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