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上不告父母,下不傳妻子&rdo;,因此,楊作新對於自己所從事的革命活動,也不便對蕎麥兒說。那蕎麥與楊作新同席共枕,時間長了,焉有不發現枕頭底下的短槍的道理,只是看見了,也默不作聲,只當沒有看見,並不驚擾丈夫。有一段時間,局勢緊張,楊作新為了叫蕎麥有個思想準備,於是暗示了自己的身份,誰知蕎麥聽了,淡淡一笑,說見了枕頭底下的槍,她已經約摸出七八分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掌櫃的是革命人,她就是革命的婆姨了,她雖然不識字,跑跑腿還是可以的,以後有用得著她的地方,只管說話。楊作新聽到,心頭一熱,摟住蕎麥兒,親了個口口。
二十年代末期到三十年代中期,革命以武裝鬥爭的形式,在陝北這塊荒涼而又貧瘠的土地上,如火如荼地風行。這裡成為當時中國境內屈指可數的幾塊革命根據地中之一塊,並且建立了並不遜色的一支武裝。當時有一句流行的話叫&ldo;南有瑞金,北有照金;南有井岡山,北有永寧山&rdo;,這話後來理所當然地被作為與中央分庭抗禮的地方主義而受到批判,但是我們至少可以從中感覺到,當時陝北地區革命武裝鬥爭的規模。
這支隊伍由最初的幾個人,幾十個人,發展到幾百人,最後達到了數萬浩浩之眾,以兩個軍的建制活躍於陝北和陝甘邊一帶。他們也由最初的擁有大刀、長矛這些冷兵器,發展成為一支裝備精良、驍勇善戰的隊伍。這其間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有許多可書可記的史詩,它們構成了中國革命英勇卓絕的鬥爭的一部分,而且由於這裡的荒涼和貧瘠,閉塞和粗蠻,這種鬥爭顯得更為殘酷壯烈和更加勇敢豪邁。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