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廉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2 《晉書&iddot;庾翼傳》。
1 《晉書&iddot;王羲之傳》原無&ot;若&ot;字,此據《資治通鑑》校補。
急。
使君起於布衣,任天下之重,尚德之舉,未能事事允稱,當董統之任而敗喪至此,恐闔朝群賢未有與人分其謗者。今亟修德補闕,廣延群賢,與之分任,尚未知獲濟所期。若猶以前事為未工,故復求之於分外,宇宙雖廣,自容何所!知言不必用,或取怨執政,然當情慨所在,正自不能不盡懷極言。若必親徵,未達此旨,果行者,愚智所不解也。願復與眾共之。復被州符,增運千石,徵役兼至,皆以軍期,對之喪氣,罔之所厝。自頃年割剝遣黎,刑徒竟路,殆同秦政,惟未加參夷之刑耳。恐勝、廣之憂,無復日矣。王羲之首先從上次北伐失敗談起,殷浩第一次北伐是公元352 年,就在這一年又準備第二次北伐,闔朝上下正為之&ot;惋怛&ot;,不能忘懷。在這種情況下,應詼認真地總結失敗教訓,而不能重蹈覆轍。還應該發揮自己的長處,從長計議,以期改弦更張,其出發點是為了鞏固東晉的江山大業。信中分析了&ot;自寇亂以來&ot;的形勢和前幾次北伐失敗的教訓,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和見解。王羲之還從私人的角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明利害關係,&ot;使君起於布衣,任天下之重,尚德之舉,未能事事允稱,當董統之任,而敗喪至此,恐闔朝群賢未有與人分其謗者。&ot;北代失敗,會激起民憤,世態變故,那你就成了歷史的罪人,無地自容了!
《遺殷浩書》對虛務玄談而無軍事才能的殷浩,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這時王羲之憂心如焚,便又寫信給會稽王司馬昱,這就是所謂的《與會稽王箋》。司馬昱是輔政親王,在朝廷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實權,王羲之在書中論及時事,陳述了不宜北伐的理由,並希望司馬顯對殷浩再舉北伐提出忠告,加以勸阻。
《與會稽王箋》雲:古人恥其君不為堯舜,北面之道,豈不願尊其所事,比隆往代,況遇千載一時之運?顧智力屈於當年,何不權輕重而處之也。今雖有可欣之會,年求諸己,而所憂乃重於所欣。《傳》雲:&ot;自非聖人,外寧必有內憂&ot;。今外不寧,內憂已深。古之弘大業者,或不謀於眾,傾國以濟一時之功者,亦往往而有之。誠獨運之明足以邁眾,暫勞之弊終獲永逸者可也。求之於今,可得擬議乎!夫廟算決勝,必宜審量彼我,萬全而後動,功就之日,便當因其眾而即其牢。令功未可期,而造黎殲盡,萬不幸一。且萬裡饋糧,自古為難,況今轉運供繼,西輸許、洛,北入黃河,雖秦政之弊,未至於此,而十室之憂,便以交至,今運無還期,徵求日重,以區區吳越經緯天下十分之九,不亡何待!而不度德量力,不弊不已,此封內所痛心嘆悼而莫敢叫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願殿下更垂三思,解而更張,令殷浩、荀羨1還據合肥、廣陵,許昌、譙郡(令安徽毫縣)、梁、彭城諸軍皆還保淮,為不可勝之基,鬚根立勢舉,謀之未晚,此實當今策之上者。若不行此,社稷之憂可計日而待。安危之機,易 於反掌,考之虛實,著於目前,願運獨斷之明,定之於一朝也。
地淺而言深,豈不知其朱易。然古人處閭閻行陣之間,尚或於時謀國,評裁者不以為譏,況廁大臣未行,豈可默而不言哉!存亡所繫,決在行之,不可復持疑後機,不定於此,欲後悔之,亦無及也。殿下德冠字內,以公室輔朝,最可直道行之,致隆當年,而未允物望,受殊遇者所以瘤寐長嘆,實為殿下惜之。國家之慮深矣,常恐伍員之憂不獨在昔,麋1 據《晉書》本傳,羨與王洽齊名,曾拜義興太守、建成將軍、吳國內史。 昇平二年(公元358 年)卒,時年三十八。(公元320 年生,晚王羲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