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廉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筆勢論》&ot;前言&ot;部分這樣寫道:告汝子敬:吾察汝書性過人,仍未閒規矩。父不親教,自古有之,今述《筆勢論》一篇,開汝之悟。凡斯字勢,猶有十二章,章有指歸,定其模楷、詳其外謬、撮其要實,錄此便宜。或變體處多,罕臻其本;轉筆處眾,莫識其源。懸針垂露之蹤,難為體制;揚波騰氣之勢,足可迷人。故辯其所由,堪愈膏育之疾。今書《樂毅論》一本及《筆勢論》一篇,貽爾藏之,勿播於外,緘之秘之,不可示之諸友。
窮研篆籀,功省而易成,纂集精專,形彰而勢顯。存意學者,兩月可見其功;無靈性者,百日亦知其本。此之筆論,可謂家寶家珍,學而秘之,世有名譽。筆削久矣,罕有奇者,始克有成。研精覃思,考諸規矩,存其要略,以為斯論。
本文篇首先言明這是給他兒子子敬學書所撰。研習書法,不但要有悟性,還要嫻熟其規矩,故寫了十二章。章有所指,定其模楷,詳其舛謬,撮其要實。
學習掌握篆籀書並不難,&ot;功省而易成&ot;這話是有道理的。雖然在今天看來,篆籀書筆畫繁複,記憶困難。但就用筆而言,它比隸、楷、草、行來得簡單。
古代入學書專注,時問充裕,所以寫好篆箱並不是太困難的事。但無論寫什麼書體,都要熟練地掌握其他一些書體,爾後專攻一種,這樣必然會&ot;形彰而勢顯&ot;了。
創臨章第一
夫紙者陣也,筆者刀稍也,墨者兵甲也,水研者城池也,本領者將軍也,心意者副將也,結構者謀略也,所颺筆者吉凶也,出入者號令也,屈折者殺戮也,點畫者磊落也,戈旆者斬斫也,放縱者快利也,著筆者調和也,頓角者晝捺也。始書之時,不可盡其形勢,一遍正手腳,二遍少得形勢,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潤,五遍兼加抽拔。如其生澀,不可便休。兩行三行,創臨惟須滑健,不得計其遍數也。
本文將創臨列為第一是有見地的,書法藝術和其他藝術一樣,必須繼承傳統,學習前人的成就。當然,前人的經驗可以訴諸文字,但有些問題難以用文字表達。而在他們的作品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光欣賞分析還不能奏效,必須臨摹以掌握其要領、技巧,要不厭其煩地一遍、二遍、三遍、四遍、五遍??的臨摹,但也不要單純地追求遍數,要以達到&ot;滑健&ot;純熟為目的。
這裡體現了一種辯證觀點,臨摹必須堅持一定遍數,但光有遍數也不行,還必須達到&ot;遒潤&ot;、&ot;抽拔&ot;的要求。
臨摹名家作品要求理解和有悟性,最終是為了掌握別人的筆意技巧。臨摹要循序漸進,每一次、每一階段都應有具體要求,這樣才有好的效果。這種方法對我們臨帖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這裡必須說明的一點是,此文的前兩句與《題衛一夫人〈筆陣圖後〉》&ot;心意者將軍也,本領者副將也&ot;有所不同,與本篇《啟心章》&ot;意在筆前,然後作字&ot;也不一樣,而本篇《視形章》又有&ot;金書錦字,本領為先&ot;之說,以前不少人提出疑問,其實這並不矛盾,這是因物件不同而論的,《創臨章》、《視形章》都是對初學書者基礎而言的,所以強調掌握法度,以本領為先,《題後》、《啟心章》是講創作方法,是高層次的要求故提出&ot;意在筆先&ot;。這與現代美術教育一樣,素描基礎訓練要求人物比例結構必須準確,但創作時則要求對形象進行藝術處理(包括誇張),創作之前做到&ot;意在筆先&ot;,深化主題,創造意境,顯然這兩種要求是不相同的,然而是正確的,合理的。
啟心章第二
夫學書之法,先於研墨,凝神靜慮,預想字形大小、僵仰、平直、振動,則筋脈相聯,意在筆前,然後作字。若平直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