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廉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堅持什麼?反對什麼?態度鮮明,剛腸嫉惡,&ot;時人道阮思曠骨氣不及右軍&ot;,故而有&ot;骨鯁&ot;之稱。
王羲之個性孤傲,他不願意做皇帝身邊的侍中,也不願意擔任吏部尚書。殷浩很賞識王羲之的才華和能力,曾經好言相勸:&ot;悠悠者以足下出處足觀政之隆替,??至如足下出處,正與隆替對,豈可以一世之存亡,必從足下從容之適???&ot;殷浩把羲之的出任新職與東晉政治聯絡起來,他對羲之的信任程度可以想見。後來王羲之作了殷浩的護軍。說明他們的情感很深,但他在殷浩和桓溫矛盾不協這個問題上,他以國家利益為重,不為人情左右偏袒於殷浩一方面,而是多次致書殷浩勸其不宜內構嫌隙,應與桓溫和好。桓溫主張&ot;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復遺臭萬載邪&ot;!而殷浩剛愎自用,他們自然不會聽從。勸解雖然失敗了,但從中可以看出王羲之的高尚品格。
公元358 年,王羲之雖然離職退隱,然而他仍關心時局,不改&ot;骨鯁&ot;秉性,對於危及國家的大事,直率地捧出自己的肺腑之言。會稽王司馬昱委任謝萬為西中郎將、豫州刺史、都督司、豫、冀、並等諸州軍事,王羲之認為謝萬缺乏軍事才能,不堪擔負如此重任。《與桓溫箋》雲:謝萬才流經通,處廊廟,參諷議,故是後來一器。而今屈其邁往之氣,以俯順荒餘,近是違才易務矣。
桓溫沒有反應,王羲之猶為骨鯁於喉,恐謝萬自滿躁進,便直接致函謝萬,他知道免其軍事職務已不可能,故勸其與士卒同甘共苦,竭盡其善。說這樣做並非不光彩,相反,古人認為是一種值得稱道的美德。《誡謝萬書》雲:以君邁往不屑之韻,而俯同群辟,誠難為意也。然所謂通識,正自當隨事行藏,乃為遠耳。願君每與士之下者同,則盡善矣。食不二味,居不重席,此復何有,而古人以為美談。濟否所由,實在積小以致高大,君其存之。謝萬沒有以聽取上述的勸告,北征時依然矜持傲物,嘗以嘯詠自高,激起軍士憤恨。他於壽春慘敗,2&ot;臣之進退,實為狼狽&ot;。謝萬兵潰逃歸,被廢為庶人。後來謝曾致書王羲之雲&ot;慚負宿顧&ot;。右軍推書曰:&ot;此禹湯之戒&ot;。3《春秋傳》:&ot;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ot;意思是說:&ot;禹湯以聖法自罪所以能興&ot;,王羲之還是著眼於未來。&ot;雖復自咎,其何濟焉&ot;,當然這也是無可奈何的,&ot;禹湯之戒&ot;,則有譏諷之意。
忠弼之漠無人理睬,造成如此後果,王羲之是何等心情是不難理解的。
王羲之曾與許詢同去拜訪丹陽太守劉惔,當許詢見到劉惔家床帷新麗,飲食豐甘,很是羨慕,感慨地說:&ot;若此保全,殊勝東山。&ot;劉惔說&ot;卿若1 《漢魏六朝百三名字集&iddot;王右軍集》。
1 《晉書&iddot;王羲之傳》。
2 壽春,今安徽省壽縣西南,魏晉南北朝時,為揚州、豫州、南豫州及淮南郡、梁郡治所。3 《世說新語&iddot;輕詆》。
知兇吉由人,吾安得保此。&ot;4這時王羲之十分尖銳的指出:&ot;令巢許遇稷契,當無此言&ot;,說得他們滿面愧色。王羲之對那些虛偽的暗主昏臣是從不顧情面的,我們從他&ot;骨鯁&ot;的秉性中,可看出他的真情實感、坦蕩的胸懷和真善美的閃光。
王羲之講究天性率真,反對矯揉造作,不願飾容獻媚以求妻,這些無不表現出王羲之對獨立的人格美的追求。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