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緱氏山 (第1/2頁)
黑貓愛吃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快馬加鞭,溫刺史不到一個時辰就收到了信使傳來的書信,隨後立刻就過去了廣平。
而等他到達廣平之時,周毅卻已經過了冀州邊界,眼下都要過去河內郡了。
透過河內時,果然受到了更加嚴苛的盤查,說是防止流民入境,不過周毅這這一大票連人帶馬幾百條腿,自然不像流民。
待到周毅自報家門,很快就被門衛放行了。
而周毅的稱呼,自然是廬江周氏,而不是涿郡周氏,而且就算之後周毅在涿郡再呆十年,他也只能老老實實的用自己祖籍稱呼。
除非哪一天周毅真的混出頭,有能耐自立門戶了,跟祖宗商量下才能分開兩地,從此成為兩家,這才能是涿郡周氏。
但很少人才會這麼作,周毅也不會,所以就算再無奈,對廬江的那個本家再陌生,周毅也只能老老實實的報上自己的祖宗。
周毅是知道前些年間盧植被朝廷徵召過去當了博士,周毅下意識的便以為自己這次去洛陽應該是去太學,可後來才知道並非這麼回事。
這太學作為國家第一學府,朝廷第一人才輸送基地,按說應該十分神聖才對,然而如今的太學,卻頗有種被掐著脖子的感覺。
而事實上,在早先時候,這太學也確實輝煌。
漢光武帝劉秀稱帝后,戎馬尚未歇,即先興文教,命令起營太學,訪雅儒,採求經典闕文,四方學士雲會京師洛陽,於是立五經博士。建武二十七年,建造的太學講堂長達十丈,寬達三丈,十分宏偉。
永建六年,漢順帝詔修趕學,“凡所造構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每年用工徒竟達十一萬兩千人,營建規模達到了空前的水平。至漢質帝時,太學生人數已有三萬餘人。
太學生們聚集在一起,整日讀經頌典,心中那個驕傲、那個意氣,無處發洩!
這放在什麼時代也是有的,都是年輕人,都覺得自己是當代大才,整日三五成群討論軍國大事,對朝中大臣指手畫腳。
只不過東漢國情使然,自建國起就有種士大族同皇帝共天下的感覺,因此高門大戶的太學生也就更加活躍,皇帝忌憚士族,因此宦官同士族對立也就順理成章。
作為官員儲備役的太學生自然更加看不上那些閹人,漢安帝以來,遍地天災,農民暴動四起。
很快,從太學裡面就多出來了一個新觀點,他們認為宦官外戚的統治是引起民怨,招致王朝衰敗的主要原因,因此力圖打擊宦官外戚勢力,挽救東漢政權。
而他們是學生,又不能拿起兵器衝進宮門,因此,一個非常符合他們身份的方法被借用了,那就是——清議。
說是清議,其實依舊是圍在一起議論別人,就是換了個雅緻的稱號,但是這招很管用!
被清議褒揚的人往往為萬民傳頌,而遭受清議批評的人則往往仕途蹇滯,難得升遷。
因此,士人們對清議非常在意,就連朝臣都以得一善評為榮。
那被清議的人都是誰呢?
太學生最推崇的是李膺、陳蕃、王暢,清議也自然以這三個人為代表。
後來三人風頭日盛,大家談及他們,都是說什麼“天下模楷李元禮,不畏強禦陳仲舉,天下俊秀王叔茂……”
甚至,還將與李膺郊遊稱為“登龍門”……
所謂盛極必衰,士族鼎盛之時完全蓋過了皇帝的風頭,這如何能行呢?
看三個人的下場就知道了,黨錮事件因此而生,所以這件事客觀上就沒有對錯的,宦官也好士族也罷,所有事情都是皇帝的意願。
黨錮事件發生後,太學生與正直計程車大夫並未被嚇到,公然跟皇帝唱反調,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樣,清議運動更為高漲!
一些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