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第2/2頁)
[德]鄧尼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達到1939年計劃的四分之三,這一計劃對英國在大西洋上的生命線進行適合時機的決定性的打擊,我認為是必要的。就是這些為數不多的德國潛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擊沉了盟國商船二千八百八十二艘,總噸位為一千四百五十萬噸左右,約佔盟國在戰爭中損失的二千二百萬噸總噸位的百分之六十五。這個數字足以顯示德國潛艇武器的巨大威力,並且證明,德國要是能夠及時地把重點放在潛艇裝備的建造方面,大西洋的戰局將會別開生面。
這裡還要提一下,海軍大型軍艦和魚雷艇在佔領挪威時所起的決定性作用。
德國海軍在戰爭最後階段往返頻繁的運輸任務中也經受了考驗,它率領一批商船穿越波羅的海,把二百多萬士兵、傷員、難民、婦女和兒童,從東方運到西方。德國海軍竭盡全部力量直到戰爭的最後一天。戰爭末期為支援陸戰而成立的若干海軍師,儘管缺少陸戰經驗,卻英勇地經受了考驗。
我相信,歷史總有一天會稱頌和肯定德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表現的英勇氣概;同時,歷史將會證明,德國海軍沒有完成也不可能完成它的總體戰略任務:如果我們至遲在戰爭爆發初期加速建造潛艇,使我們能夠不失時機地以較大數量的潛艇投入戰鬥,如果我們在作戰方面把一切措施都完全服從於意義超過一切的潛艇噸位戰,那末,這場海戰,這場以攻擊英國生命線為目標的大西洋戰役將會出現另一個局面。邱吉爾在他的回憶錄第4 卷第110 頁有一段簡短明瞭、十分確切的話:&ldo;潛艇戰對我們來說是致命的災害。德國人本應把全部力量放在這上面,好好地幹一下的。&rdo;如果我們能照邱吉爾的話,也就是前面已經說過的那樣去做,該有多好。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