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胡衛東自從在萍鄉開始大肆徵集知識青(少)年之後,所到的每個縣分都沒放過,甚至回到興國之後也毫不客氣地吃起了&ldo;窩邊草&rdo;。可憐興國青少年本就嚴重不足,一下子又被拉走了七八成(教育普及得太好的結果),使得原本就已經是&ldo;老的老、小的小。&rdo;的興國縣幾乎變成了一個&ldo;老人縣&rdo;和&ldo;女人縣&rdo;,好在胡衛東考慮到地方上確實困難,將那些智力(也不是每個有文化的都聰明)、性格、人品、體質與意志品質方面明顯達不到他的要求的傢伙都在興國等中央蘇區縣就地復員了(這根本不是在幫地方著想好吧,完全是在丟包袱……),至少各縣適婚女青年找物件的困難稍有緩解……
但不管怎麼說,胡衛東最終徵召&ldo;知青&rdo;(這個歷史名詞因他而提前出現了)的比例較一開始還是有了大幅度的下降,據後來的統計顯示,非蘇區縣、也沒有被康澤&ldo;改造&rdo;過的,一般只佔總人口的1-2,蘇區縣和被康澤進行了&ldo;社會改造&rdo;的則要高得多,大都在4以上,而興國縣更是無以倫比,達到了驚人的12,&ldo;模範縣&rdo;不愧是&ldo;模範縣&rdo;,不足十萬的人口居然讓胡衛東挑出了超過一萬個&ldo;知青&rdo;(其實應該說是&ldo;知少&rdo;才對,在現在的興國縣,18-25這個年齡段的青年已經幾乎看不到了……)……
由於胡衛東的穿越,興國縣日後不僅僅被稱為&ldo;將軍縣&rdo;,還成為了聞名全國的&ldo;科學家縣&rdo;和&ldo;工程師縣&rdo;,不過胡衛東卻被怨念頗深的蘇區群眾給取了一個不雅的綽號‐‐&ldo;人口販子&rdo;……
其實,胡衛東這樣搞也是沒辦法的事,他深知民國時期人才的匱乏,為了中國的將來,每一個有文化基礎的青少年都必須好好培養,如果讓他們留在如今陷入戰亂和封鎖的家鄉自生自滅,即使僥倖可以倖存下來,由於缺乏學習成長的環境,用不了幾年,他們就會將所學的忘得七七八八,那就太可惜了。當然,胡衛東也有一點&ldo;私心&rdo;,兵工廠需要擴建,合格的軍官也嚴重不足,這都需要大量的人才,而有文化的青少年培養起來,肯定要比文盲快得多……
有了這麼多學生,自然得要好好教育才行,雖然條件惡劣,但胡衛東還是很快就建起了三個連固定校舍都沒有、卻影響了中國乃至世界命運的三個學校:戰術學院(後來成為抗日軍政大學最重要的一個學院。)、炮兵學校(成立後教學範圍不斷擴大,後改名為&ldo;技術兵種專科學校&rdo;,培養出了數以萬計的技術兵員,極大地彌補了人民軍隊這方面的不足。)和技工學校(本來胡衛東只是想培養一些熟練工人,結果學生裡面卻湧現出了不少專家乃至世界級的大師,這個學校也成為後來&ldo;國防科技大學&rdo;的前身。)。建校後最大的困難是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為此胡衛東絞盡了腦汁,他一方面充分挖掘隨軍技術人才與軍中老兵的剩餘價值,而且對於那些好苗子,他還會儘可能地抽出時間親自開小灶,以胡衛東超越時代的知識與眼光,在如今這個科技落後的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至少在火炮、彈藥學這兩個主修專業以及十餘個關聯學科上他都能夠算得上是世界級的專家,儘管由於年代跨越太大,他的知識與才能並不是都能用上……
注1:所謂&ldo;五虎上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