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注1:歷史上太祖接受斯諾採訪時曾說中央蘇區人口約為200萬左右,應該是指均值,其極盛時期的人口據官方統計為435萬,而如果將當時中央蘇區縣的人口簡單相加,則超過600萬,這大概是因為邊緣縣份的平原部分實際上不在蘇區範圍內的緣故……
第四十章 揮軍北上
捷報傳來,中央大為振奮,即使是偉人也發電希望紅十五軍留下,鞏固和發展好閩贛粵蘇區(即原來的中央蘇區),而不贊同胡衛東率部離開蘇區北上的主張,在偉人看來,丟下群眾基礎更好的已有根據地,而冒險穿越敵軍的重重阻截前往毫無基礎的北方,怎麼看都不是明智之舉,若是因此重蹈昔日井岡山根據地淪陷的覆轍,那就太令人痛心了。至於抗日的問題,即使要與南京政合作抗日,有地盤在手談判時也要有利得多。
但胡衛東並沒有唯命是從,而是有理有據地說明瞭自己的想法,在他看來,紅十五軍的戰鬥力很大程度上是靠彈藥、尤其是炮彈支撐的,而光靠繳獲總是不太可靠的,一旦彈藥耗盡,到時候過上了苦日子的紅十五軍還能像之前一樣所向披靡嗎?胡衛東對此並沒有多大的信心,偏偏紅十五軍中轉化過來的&ldo;解放戰士&rdo;又實在太多,也一直沒有時間好好消化,加之連續作戰後普遍疲憊不堪,哪怕只是打一次大的敗仗,都可能招致全軍的潰敗。所以找到一塊足以支援紅十五軍的根據地,讓紅十五軍有機會修整編訓,是非常必要的。
而隨著老蔣對江南的控制力日益增強,30年代初閩贛粵蘇區的地緣優勢已經不復存在,反而因為太靠近南京而會遭到白軍的頻繁進剿,想要發展起來十分困難,胡衛東可不敢寄希望於每次戰役都能獲得超過消耗的巨量繳獲。而且,由於長期的戰爭和白軍的屠殺,閩贛粵蘇區的人口比例現在已經嚴重失調,鄉下更是幾乎看不到青壯男子,一眼望去不是婦女小孩就是老頭,僅靠老弱婦孺的勞動,養活他們自己都很困難,又如何維持十萬大軍呢?
正因為這樣,胡衛東才不得不將徵兵比例控制到極低的百分之一(注1),以儘快恢復地方經濟、減輕鄉親們的負擔。但如果紅十五軍繼續長時期地留在這裡,閩贛粵蘇區將不可避免地陷入空前的饑荒之中,以胡衛東的估測,現在的閩贛粵蘇區,最多隻能支援3萬常備軍,因此紅十五軍主力只有離開另覓根據地這一條道路可走。
裁軍或是轉為民兵的話,理論上是可以的,但紅十五軍的這十幾萬指戰員歷經了多次戰鬥的考驗,已經漸漸成為一支百戰餘生的精兵,就這麼將其中大部分復員了,胡衛東實在是不捨得。何況紅十五軍中大半都是家鄉遍佈全國各地的&ldo;解放戰士&rdo;,讓他們打仗還行,如果要他們留在蘇區種地,估計用不了幾天就會跑掉一大半,就算他們願意種地,一般也不會樂意在這異鄉當農民吧?
看到電文中所述中央蘇區的慘狀,心痛不已的偉人忍不住淚眼婆娑,他果斷地打消了自己過於樂觀的幻想,回電胡衛東支援他的做法,上面只有四個字‐‐&ldo;你是對的&rdo;,令胡衛東甚為感動,其實他這麼做還有一個說不出口的理由,如果留在閩贛粵蘇區,將來抗日改編後紅十五軍肯定是進入新四軍系統,而抗戰初期領導新四軍的長江局書記卻是從蘇聯歸國的王明,相比而言胡衛東覺得還是及早北上,將來進入八路軍系統安心打鬼子更好一些……
在報請中央批准後,胡衛東先將部隊裡不適合戰鬥和文化水平較高的部分官兵復員,前者轉到蘇區政工作或是留下務農,後者則根據其個人特點和部隊需要招進三大學校中的某個進行&ldo;深造&rdo;,兩者合計兩萬多人。之後胡衛東再從部隊裡抽出五千多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