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4/5頁)
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面板絡脈之氣血所從來。又有一道。蓋此篇假針以明陰陽血氣之生始出入。學人當於針刺之外。
細體認其義焉。
陰氣積於陽。其氣因於絡。故刺之血未出而氣先行。故腫。
此言陽分之氣血。因於大絡孫絡而出也。臟腑經脈為陰。面板肌腠為陽。臟腑之陰氣。積於面板之陽分者。其氣因於大絡孫絡而出。血未出而氣先行者。謂臟腑之氣先行。而血隨氣出者也。上節論脈絡之血。乃皮
膚之津液。滲入孫脈絡脈而化赤。此言面板之血。因於大絡孫絡而出。是面板脈絡之血氣。外內相通。故下文曰。陰陽之氣。其新相得而未和合。
陰陽之氣。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瀉之。則陰陽俱脫。表裡相離。故脫色而蒼蒼然。
此承上文。總結陰陽外內之相合也。面板為表。經脈為裡。膚表之陽。得脈內之陰氣以和之。經脈之陰。得膚表之陽氣以和之。陰陽表裡之相合也。如陰陽之氣。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瀉之。
則陰陽俱脫。表裡相離。故脫色而蒼蒼然。蒼蒼、青色也。平脈篇曰。營氣不足。面色青。陰陽俱脫者。經脈外內之營氣脫也。
刺之血出多。色不變而煩 者。刺絡而虛經。虛經之屬於陰者。陰脫故煩悶。
此言陰陽俱脫而色變者。面板絡脈之血脫也。如血出多而色不變者。刺其絡而虛其經也。經虛之屬。則陰脫矣。心主脈而包絡主血。陰髒之血脫。故煩悶也。蓋言在外之血氣。由臟腑之陰而出於經。經而脈。脈而絡也。
陰陽相得而合為痺者。此為內溢於經。外注於絡。如是者。陰陽俱有餘。雖多出血。而弗能虛也。
夫內在陰。外在陽。經絡為陰。面板為陽。此總結血氣之外內出入。相得而和合者也。自外而內者。從面板滲於孫脈絡脈。而內溢於經。自內而外者。從臟腑之陰而出於經。從經脈而外注於絡脈面板。外內之相得也。如陰陽俱有餘。相合而痺閉於外內之間。雖多出血。而弗能虛也。朱濟公曰。陰陽相得而合為痺。與上文之陰陽相得同義。蓋陰陽和合而流行則調。陰陽相得而留滯則痺。
痺者。閉也。通篇論經脈血氣之生始出入。故帝只問血出多而不動搖。伯曰。陰陽相得而合為痺。是非邪病之痺明矣。
黃帝曰。相之奈何。岐伯曰。血脈者。盛堅橫以赤。上下無常處。小者如針。大者如筋。則而瀉之萬全也。故無失數矣。失數而反。各如其度。
此申明血氣之在經脈而外內出入也。相、視也。盛堅橫以赤者。血盛於脈中也。上下無常處者。
血氣之流行也。小者如針。留血之在孫絡也。大者如筋。留血之在經隧也。數者。血脈出入之度數。
留血之在經絡。則而瀉之。故無失其所出之度數矣。所出之度。從經而脈。脈而絡。絡而孫。如失其所出之數而反者。又從孫而絡。絡而脈。脈而經。各如其度而外內出入者也。楊元如曰。萬全者。
謂血氣流行。外內相貫。如環無端。莫知其紀。
黃帝曰。針入而肉著何也。岐伯曰。熱氣因於針。則針熱。熱則肉著於針。故堅焉。
三陽之氣。主於膚表。熱氣。陽氣也。熱氣因於針則針熱。熱則肉著於針。故針下堅而不可拔也。
按、此篇論血氣出入於絡脈之間。故篇名血絡。論有所留積。皆因於絡。則而瀉之萬全也。若取之肉。
則肉著於針。而針下堅矣。
卷五
陰陽清濁第四十
屬性:黃帝曰。餘聞十二經脈。以應十二經水者。其五色各異。清濁不同。人之血氣若一。應之奈何。
岐伯曰。人之血氣。苟能若一。則天下為一矣。惡有亂者乎。黃帝曰。餘聞一人。非問天下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