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靈小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發現這裡還有個後院,是專門銜接廚房的地方,在農村鄉下建房子的人都喜歡這麼幹,留出來一個連線處,廚房隔開主屋,做飯菜什麼的都很方便。
但剛才寡婦並非在此做飯,而是在前堂。
洋畫聖走到門前,摸了摸自己的口袋,拿出了一把同心鎖的鑰匙,將眼前這個土磚房開啟了去。
啪嗒一聲。
他拉開了燈泡。
房間裡擺放著一個神龕,上面沒有神像,供奉的是宗老爺子的遺照,而且在遺照旁邊,擺放著一些形狀奇怪的竹片。
靠近一看。
我就發現那是一個梵夾裝的古書。
可能很多人對梵夾裝沒有概念。
這裡可以淺提一下。
古代不管是文人墨客,亦或者是武將王侯,都有著對文書進行裝訂的規矩,目的是為了使其更好儲存。
首當其衝的就是卷軸裝。
它起源於周朝、盛行於隋唐,是當時使用時間最久的,直到至今大家依舊在使用。
只不過,現今只是裝裱字畫在沿用卷軸裝的方式,書籍皆已經改為冊頁裝式了。
最初的卷軸裝為帛書,而隋唐時期則採用盛行的紙書。
其次,就是我眼前所見的梵夾裝。
梵夾裝西域吐蕃時期古藏文書籍的主要裝幀形式。
最初的梵夾裝是用於裝訂已刻寫經文的貝多羅樹葉,其過程是依次將貝葉經摞好,在其上、下各夾配一塊與貝葉經大小相同的竹片或木板,並在夾板中段打兩個圓洞,用繩索兩端分別穿入洞內,將繩索結釦。
很多人都說梵夾裝就是指“經摺裝”,即經摺裝是梵夾裝的別名。
其實,兩者是不同的。
梵夾裝是東漢時期從古印度傳來。
因此,它的歷史有可能遠遠早於經摺裝。
梵夾裝可分為箭桿本、一肘本、短小本三種,分別長6070厘米、40厘米、25厘米。
我眼前的這一種,就是箭桿本。
梵夾裝的書,通常用古藏文楷書、行書、草書體抄寫刻版,除了墨筆寫印外,也有用硃紅、金銀粉汁寫成的。
在一些珍貴的佛經抄本中,還會在雕漆梵夾裝上鑲有松耳石等珠寶。
陵城距離西域有很長一段距離,梵夾裝不應該出現在這裡,所以我斷定它應該是宗老爺子留下來的東西。
否則,洋畫聖也不會把它跟宗老爺子的遺照放在一起。
果不其然。
洋畫聖讓我們走了過來,然後將那古書輕輕拿起,遞到宗七七面前道:“七七,其實你爺爺一直有件事沒有告訴你。”
“我想,他應該是來不及說,而並非對你有所隱瞞。”
宗七七目光疑惑地看著那古書:“跟這個東西有關?”